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反思【传统文化及文化反思】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科学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传统文化及文化反思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及文化反思篇一 近现代以来,随着中国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国势衰微和西学东渐,国人对传统文化多有质疑,有褒之者,有贬之者,反反复复,因情势不同而异。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好好在那里,不好又不好在何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不能因情势不同而作墙上草任意褒贬,使国人无所适从。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子并存、百家争鸣,后期一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无有能与争雄。前期,应该说是积极的,各种思想学术观点相互交流碰撞,在春秋战国时期缘于当时的社会形势达到极盛,开创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比肩于欧洲之古罗马和希腊文化。后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封建国家以政权强行推崇,虽然在当时和后来起到了巩固封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文化学术被束缚,人们思想被禁锢,儒家学说自身也在皇权的笼罩下不断式微、没落、保守、落后,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官方学术。就儒家文化本身来讲,也有个发展阶段问题,汉武帝之前大致为先秦儒学,武帝至宋为汉魏经学,宋以后为程朱理学。先秦儒学只是当时的一个著名学派,在当时诸子百家并立的情况下,为中国社会文化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来的两个发展阶段不断官方化、程式化,终于成为钳制人们思想、制约社会发展的教条,于明清之际登峰造极。国人现今所言之传统文化,一般即指汉武帝后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特别是程朱理学。 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看出,总体上中国传统文化相较于世界近现代文化,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空洞说教相较于自由、民主、人权的现代价值观,已经是一种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尽管这种文化在其总体落后中仍有其合理的成分和精华部分,但作为一种文化主体,、它显然已不能再适应我们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更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需要,用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这个问题实际上早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即已解决,甚至在明清之交黄宗羲、李挚、顾炎武等人即已洞明此事,却为何在近现代特别是在今天仍有人在此问题上步严复、张勋之后尘不断寻衅。一则由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的转轨一波三折、反反复复,使国人对新文化的先进性产生了疑问;二则由于一些人的教条主义思维作怪,看问题简单片面,一但社会发展遭遇挫折,不是克服困难向前进,而是向后寻找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迷恋于过时的文明、昔日的辉煌,袁世凯、张勋如此,吴佩孚、蒋介石如此,建国后一些没有远见的领导人和现代的一些伪学者如此。 任何一种落后文化都有其积极的成分,任何一种先进的文化也有其消极的地方,我们说先进落后是指总体而言,而不是一概而论,毛主席不是也讲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吗?难道我们能因为传统文化有些合理的成分就视为金科玉律吗?难道我们能因为现代文化有其消极的地方就弃之不用吗?难道我们能因为东南亚和西方一些国家的学者鼓吹和提倡我们的一些传统文化就认为这种文化从总体上仍然有生命力吗??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其精髓,有些地方将会闪耀其千古不变的光辉,但这并不能掩盖它作为一种文化主体的没落性,狭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看是一种封建意识形态,必须革而除之。现而今我们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恰恰在现实中继承的是一些封建糟粕,而中华民族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反而没有继承到,致使国人的思想越来越狭隘,国民道德素质愈来愈低下。反而是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广大。近年来海外和东南亚热炒中国传统文化,实际炒的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而不是所有的传统中国文化,更不是现今我们一些人所言之传统文化;即便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要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也有赖于东南亚诸国的民主化改革,同样是儒家的一些优秀文化成分在我国古代和近现代就很难发挥其作用,此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奉劝我们的一些政要和学者登高望远,勿作井底之思。 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上认识比较深刻、在理论上论述比较全面的如鲁迅、胡适、陈独秀等等。在行动上改造比较自觉的首推孙中山、毛泽东。孙中山从右的方面、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方面改造,毛泽东从左的方面、从社会主义民主方面改造,虽然他们改造的方向到底熟优熟劣,一时尚难定论,但他们站得都是高的。 从现在来看,“打倒孔家店”这个口号仍不过时,因为有人总想借弘扬传统文化之名行复辟封建文化之实。当然,打倒孔家店并不就是打倒孔子个人,孔子本人在中国历史文化建设上居功至伟,儒学后来的堕落并非孔子的本意和始料所及,而是封建统治者的有意歪曲,我们要打倒的主要是披着传统文化之名的封建落后文化。 传统文化及文化反思篇二 由于课文内容是讲传统文化的,所以经过科组尤其是备课组的帮助,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本节课把重点放在情感目标上,重点引导学生在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可以正视传统文化,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认清传统文化的现状,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可以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摒弃糟粕。正如当天《东莞日报》的叶珊记者采访时说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课堂的设计理念是按新课程的要求进行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在知识的介绍和重点突破这两点都交给了学生去完成,注重通过在课堂上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事实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很大,对于我们政治课本上的知识,学生知道的未必就比老师少,学生也会有很多这方面的观点可以进行发掘,再加上有些观点从学生的口中表达出来会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也可以更好的达到情感价值观的目标。本节课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基本上是来自自己身边的同学提供的,充分的体现了本节课的生成性,老师在这当中要做的只是点评与引导,指出学生思考的方向。 一堂好课它应该是有缺陷的,完美就失去了提高的机会,本次公开课的不足主要有如下: 一是因为自己生病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在教学准备这一方面可以加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的丰富课堂。 二是在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对于时间的把握还不够,造成最后课堂延迟了下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反映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有时学生生成的知识应该及时给予点评。 三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还不够特出,在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环节由于课件的演示出了问题,所以没有办法按设计一样达到完美的结局。 最后,感谢陈月强、林淑庄、曾新桓、吴彰龙和郭伟文等科组的各位老师,正是有他们坚持听我试讲和不断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才使本节课顺利完成,应该说本节课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是属于大家共同努力的公开课。 传统文化及文化反思篇三 一、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课堂的设计理念是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传统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平时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对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状况这一课题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bd2e1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