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和抑郁 作者:暂无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第6期 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往往会经历从震惊、拒绝相信、半信半疑,直到接受现实, 即从心理性应激到适应的过程。但是突如其来的糖尿病,会让不少糖友出现两种心理症状。 一是焦虑。 这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由于对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麻烦”和“限制”估计不足,缺乏信心,进而对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过于担心、恐惧、思虑过度。其特点是发作性或持久性的焦虑和紧张。有急性或慢性之分。又可分为精神性焦虑症和躯体性焦虑症。前者表现为情绪焦虑、紧张恐惧,无故担忧,坐立不安,常为小事激动、发火,昼夜失眠,心情忧郁;后者表现为心慌、气短,手脚发抖,头痛、无力,肢体麻木,食欲不振等。 二是抑郁。 以长时间(半月以上)持续的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悲观失望为特征。同时伴有失眠、厌食、体重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生活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此类患者心理压力极大,精神十分痛苦,严重者有生不如死的念头,应特别引起重视,及早发现,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心理因素对于糖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血糖控制地比较好的糖友,他们大多数拥有乐观地心态,积极地控制糖尿病。因此糖友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糖友如何心理调节 1.正确认识糖尿病。 充分认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在我们周围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自己仅是其中之一。糖尿病是一种尚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运用现在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能获较好控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糖尿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而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引起死亡。这些 并发症中有的可以避免,有的可以治好,有的进展相当缓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直接或间接地与糖尿病控制的好坏有关,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与否又会影响糖尿病的控制。 2.精神放松。 很多糖友发现糖尿病后,精神高度紧张,怕自己不久于人世。其实糖尿病虽然是终身性疾病,但是只要控制好血糖,科学地面对,病情一定会往好地方向发展。但是不论病情如何轻,如果听之任之,不认真规范地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的并发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最后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 3.规律地生活。 糖友由于自身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因而,血糖就会忽高忽低。如果把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安排得非常有节奏、有规律,血糖就不会大幅度的变化。有些人在患糖尿病以前生活规律性不强,当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以后,应当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建立新的生活规律,才能保证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糖友要加强体育锻炼,一方面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吸烟的糖友尽量戒烟,不能戒烟的话也要少吸烟。 4.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波动也会导致血糖升高。情绪的自控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长期的磨练,只要时时刻刻有这种“自控意识”,一定会有收益。糖友们在控制血糖不理想的时候,不要恼火,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怨天尤人。 5.丰富文化生活。 如果糖友们时间充足,可以安排自己每天的行程,比如上午去鸟市,下午去公园,晚上跑步等等,丰富的生活会让糖友们忘记了控糖的烦恼。 抑郁与焦虑的不同 1.焦虑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危险或不利情况的不愉快的心境和体验。焦虑的产生源于认为自己、家庭或隶属的团体将处于危险之中。危险的处境可以是现实环境,如战争、自然灾害,也可以是心理刺激,如被批评、被侮辱等;可以是实际可能发生的,也可能是想象中的,如果某人认定某环境对自己有危险,就会对这一环境做出一系列判断,评价环境的危险性有多大,估计自己的对抗能力,环境的危险性与对抗能力之比就构成了焦虑的强度。焦虑与人们熟知的恐惧相近,但恐惧是面临危险的当时发生,而焦虑则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到来之前。焦虑与烦恼也有所不同,烦恼主要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而言,而焦虑则是指尚未发生的事。人在焦虑时都意识到自己目前焦虑不安的状态,并可以将其与悲哀、愤怒等痛苦体验区分开来。一个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焦虑的原因,但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焦虑情绪,不被人体验到的焦虑是不存在的。 焦虑虽然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痛苦体验,但它也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首先,焦虑是向个体发出的危险警报,促使人们采取措施来设法对付危险。焦虑提醒人们警觉已经存在的内部或外部危险,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保护性作用。其次,焦虑情绪动员机体处于战备状态,此时植物神经支配的器官处于兴奋状态,表现出瞳孔扩大、心跳加快、血液循环系统加速、机体代谢增快、警觉性增强,为采取行动对付危险做好了恰当的准备。最后,焦虑参与了学习与经验的积累过程。焦虑帮助人们提高预见危险的能力,帮助人们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自己的适应性行为。适度焦虑时行为的效能可能会更好。焦虑不都是有害的,适度的焦虑反而是有益的。只有无明确诱因的焦虑或在微弱的诱因下出现过度的焦虑时,才能视为病理性的。 2.抑郁 抑郁是一种悲哀、沮丧、郁闷的情绪体验。抑郁的产生与所热爱的事物丧失和盼望的东西幻灭有关。它的强度与人们对丧失物体的主观评价呈正比,而非与丧失物的"绝对值"呈正比。所丧失的可以是有形物体,如家中财物遭窃,所亲所敬之人的生离死别等;可以是无形物体,如受歧视、受屈辱、判断出现失误等;或者是所期望与现实得到的相差太远而产生失望;丧失的也可以不是现实中实际发生的,而是想象中未来的丧失。 抑郁与焦虑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难免要经历的情绪体验,两者有时可以并发,适度的焦虑、抑郁未必有害,只有当这些痛苦体验持久地给人造成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并妨碍了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功能时才能视为病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1fa06d6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