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测量的意义。 ⑵知道国际单位制,掌握长度单位“米”的规定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⑶知道时间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力目标: ⑴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用表测时间。 ⑵知道进行实验探究、分组合作。 ⑶能够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和仔细观察的习惯,认识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对科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及换算关系。 2.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三、教具: 刻度尺、两块三角板、停表。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四种不同事物的两两比较。 ⑴.两根长短不同的木棍。 ⑵.两枝粉笔与一盒粉笔。 ⑶.两个田径运动员一快一慢地跑步。 ⑷.两杯水冷热不同。 提问:通过比较,同学们发现它们有哪些不同? (学生答案可能有:长短不同、多少不同、快慢不同、冷热不同)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事物的比较随处可见,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就需要进行测量。 2、用投影显示两张图。 提问:图1中横线与竖线是否等长? 图2中横线是否平行? 图2 图1 (意见可能不统一)教师要求学生用尺加以确认。 小结:对事物的比较和判断仅凭感觉器官是不完全可靠的,因此必须借助仪器进行测量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二)新课教学 1.测量——是一种科学的比较 在图3中,有a、b两线段,你能说出线段a比b长多少吗? 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用尺量一下就知道了,可是在古代它题,其关键是当时没有比较的标准。 1 却是个大难 我国夏禹以自己的身高定为一丈,一丈的十分之一定为一尺,英国查理曼大帝以自己的足长定为一英尺,这些传说,揭示了一个道理:要合理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做测量单位。 又传说,英国有一胖一瘦两位大臣,各用自己的腰围做单位,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瘦的说有10围,胖的说只有7围,结果争执不下。这个传说,又揭示了一个道理,要精确地进行测量,测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2.测量单位 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SI),其中长度和时间单位规定是: ⑴长度的单位——“米”,符号是m 。 ⑵时间的单位——“秒”,符号是s 。 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m 1dm=10m 1cm=10m 3-1-2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μs)”等。 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想一想: ⑴1cm等于多少纳米? 1dm等于多少微米? ⑵12min等于多少小时? 720s等于多少小时? 3. 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 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很高,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当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则要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精确测量时,人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游标卡尺等,测时间的工具有手表或停表等。 4.测量活动 活动1:用刻度尺测量书本的长度和宽度。 ⑴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垂直。 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④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⑤记录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⑵将正确结果填入表 一中: 表一: 长度L/cm 宽度M/cm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活动2:长度的估测。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2d960627e21af45b307a8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