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也是凡人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父母也是凡人 自从心理学从神秘的高楼上走下来,在人群中渐渐普及后,许多概念开始流行,就像“原生家庭”,就像“童年创伤”;许多问题也相应有了准确的答案:你性格内向自卑,哦,那是你的“原生家庭”对你压抑过多;你遇见困难时本能地逃避,哦,那是因为你小时候想要挑战班里第一名,结果没考到后被父母嘲笑了„„ 这几年来,各种奇葩案件层出不穷,各种为案犯辩解的奇葩理由也多了起来。最常见的理由也是“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创伤”,对于这些说法,我觉得天海佑希在《Gold》里的一段台词是最好的回答: 很多被害者的遗属带着近乎绝望的愤怒抗诉,要求给犯罪者更重的刑罚,处以极刑。要说为什么他们的愤怒会如此强烈,那是因为这些犯人中,很多人都不为自己犯下的罪行感到懊悔。唯一悔恨的只有自己被逮住。为了让审批对自己有利,他们开始做一些令人作呕的小把戏,这样的把戏,被害人家属一眼就能看穿。他们说自己的成长经历,说自己不被父母爱护,说社会对自己不理不睬,尽说些让人烦腻和自欺的废话。我告诉你们,即使是被塞进同样的环境,不,即使是遭遇更加残酷的命运,很多人也不会犯罪。绝不对伤害,欺骗,抢劫,杀害他人。会那么轻易剥夺他人尊严的人,他们内心的弦,早就一根不剩了! 就是这样。一个人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但还是可以选择,做一个怎样的人。 如果做个调查,问有多少人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完满的,恐怕打钩的人并不多。世界上既然不存在完美的人,就不会存在完美的父母。或者说,即使世界上存在完美的父母,也只是存在完美的某种类型的父母。比如,完美的温和型父母,完美的浪漫派父母,完美的实际型父母,等等。跟某个类型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既会受到这种类型的好处,也必然会被这种类型所局限。 温和型的父母大概是我们最常期望的一种父母类型。这类父母性情温和,彬彬有礼,不常发怒,也少责骂和体罚孩子,通常情况下,他们是会跟孩子讲道理的。生活在这类家庭里的孩子,童年由父母造成的心理阴影通常会少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童年就会毫无缺憾——也许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孩子长大后把钱看得太重;也许正因为家庭氛围温和,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也倾向于平稳状态,于是被恋人责备为“温吞水,没激情”„„如果温和的氛围把孩子养育成了温和的水,那在需要“酒”的场合,也许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好。 浪漫派和实际型的父母遇见的状况跟温和型一样。浪漫派的父母常常突发奇想,用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行为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惊喜,但浪漫派的激情通常是突如其来的,既无法确定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也无法预测其行为带来的后果。同时,通常这类人会缺乏生活所需要的较为实际的方面,例如赚钱能力较弱,或者理财能力不足,即使收入很高,家里的财政状况也忽好忽坏,或者情绪波动大,忽而是天使忽而是魔鬼„„在享受浪漫的同时,也必须忍受浪漫背面的东西。实际型父母面对的状况也是一样,在为家庭带来实际享受的同时,也有可能被目为“缺乏情调,无趣”等。 每一种父母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同的缺憾,这是在所难免的。 大照是贫寒农家出来的孩子,前年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冒险刷爆了两三张信用卡,凑钱跟别人一起做了个小生意。半年过后,投资失败,所有的钱化为乌有,同时每月要面对银行的追债电话。重新换工作起点薪资不高,简直不够还每月银行的最低还款的。一开始还可以跟朋友借钱周转下,后来朋友几乎都借了个遍,每到还款日前几天,就煎熬得痛不欲生。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都不愿意跟家人开口,因为,“你不知道,跟我家人说这件事有多难。从小那种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支持的感觉,太绝望了。我宁愿死掉,也不会告诉家人我混得这么惨。” 淳子相反,是来自二线城市中层家庭的女孩。她高挑白皙,气质出众,有明亮的笑容和强大的气场,在人群中是“第一眼美女”,曾有一个男生只看了她的背影就一见钟情。同时,她也是个极要强又极上进的女生,除英语外,又自修了日语,还报了各种培训班学习,从未停止过给自己充电。相应的,她工作顺利,工资拿得比周围的朋友都高不少。但是,就是这样的完美女生,还在一直担心自己不够好,不够被认可。因为,父母觉得她在北京的折腾没有意义,如果回家,会有更安稳更幸福的人生。 传说中,最完美的父母是佛陀的父母,净饭王和摩诃波阁波提王妃(佛陀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日后便死去,摩诃波阁波提王妃是摩耶夫人的妹妹,与姐姐同时嫁给净饭王,从此便承担起抚养佛陀的责任)。从佛陀诞生起,净饭王就为他营造了最好的生活。他为佛陀建造了三座豪华的宫殿:冬天防寒,夏天避暑,雨季防潮,选来上百名妙龄少女随时为他歌舞。佛陀刚满十六岁,净饭王便为他娶了佛陀的表妹,美貌而贤良的耶输陀罗公主为妻。 他不仅关心佛陀的生活,也关心佛陀的感情。只要发现佛陀的表情略略有一点不开心,他便叫侍从带他出去游玩,甚至连游玩的地方也都精心挑选过:那里的风景一定要是秀丽的,那里的人群一定要是欢乐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佛陀连王城都没有出过。 直到有一天,佛陀一定要侍者车匿赶车带自己出城。出了王城东门,他看到了一个衰老憔悴、弯腰驼背、须发全白的老人;转向南门,他看见了一位浑身长疮流血、痛苦呻吟的病人;再向西门,他看到两个人抬着一位死者,家属在旁痛哭哀嚎;一时之间,衰老、病痛、死亡,这三种人生最残酷的痛苦全都被佛陀看到了。因此,在北门看到一位安详的托钵而行的沙门(僧人)时,佛陀内心向往出家的念头就牢固了。 因为表露了想出家的念头,净饭王时刻让美丽的宫女陪伴着佛陀,但在农历二月初八(中国农历)的晚上,佛陀还是趁宫里所有人正在熟睡之机,从宫里逃了出来,直奔北门而去。 另外一位在传说中拥有完美童年甚至完美一生的人是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跟未出家前的佛陀一样,他在宫殿里活了一辈子,触目所见全是美景、美食、青春、健康。直到他死后被做成一个塑像,全身贴满金子和宝石,矗立在城市高处,看见人间的悲苦为止。 众所周知,佛陀后来出了家,多年修行后在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了佛教。而快乐王子让一只南方来的小燕子把自己身上的金子和宝石全都啄掉,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最后因小燕子被冻死,自己也心碎而倒下。 1 即使是对孩子如此细心呵护的父母,在现代意义上,也一样会被认为有缺憾。用佛教的看法来说,净饭王实际上一直在用善意的爱阻止佛陀向道,而在世俗意义上来看,他一直阻挡着佛陀看见真实的世界,体会真实的生老病死。阻止孩子看见真实的世界,也就是阻止孩子认识真实的自我。因为真实的自我,必然产生于真实的环境之中。快乐王子的遭遇也一样。 但是,反过来说,哪怕是一般的父母给予的教养(排除那些虐待、羞辱孩子,完全不能算是父母的家长),也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力量。 大照的事儿终于被家人知道了。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家人知道这件事后,虽然难免有失望,还是第一时间表达了支持的态度。虽然家里也不能一下子帮忙把钱还清,但会最大限度地支持他,帮他把这件事了结,以让他重新站起来,再度出发。他第一次相信,如果对家人袒露真实的自己,家人是会接受并且拥抱他的。 淳子还是无法跟父母就自己的选择达成互相的理解。就我理解而言,父母对子女的“我是为了你好,你却偏偏不理解”的心态,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因为出发点不一样,所以价值判定不同。一般人清楚自己选择某一条路的原因,却不了解别人选另一条路的理由,无法感同身受,所以自己所做的选择可以有冒险的成分,对亲人的选择却倾向于保守。年轻时吃过苦的父母,总害怕子女也吃一样的苦,所以并不希望孩子为了取得成就而打拼,只希望他们能安稳地生活在自己的羽翼下,平安喜乐就够了。二是,父母在社会上取得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越高,就越倾向于用自己的成功,来当做衡量孩子成就的标杆,而衡量的标准,无疑还是经济和社会地位。但在衡量时,却没想到,孩子才刚进入社会几年,自己的成果却是多半生取得的总和。而且,每一代人年轻时所处的时代特点,遇到的机遇和挑战,都有太大的不同。以为自己现在成功了,而轻视子女的奋斗,这种不自觉的强势,其实是一种家庭中的耍流氓。可惜的是,大多数父母对这一点,并不自觉。“我是为你好”的障眼法,瞒住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让他们无法以自省的心,体察到自己不自觉的恶。 佛陀没有在净饭王制造的世外桃源中沉溺下去,而是在遭遇了真实世界之后,头也不回地走上了求道之路,在经历了常人不可想象的痛苦与探索之后,最终证得正等正觉,创立了佛教。而我相信,他在父母呵护下养成的细腻、敏感、同理心,也是帮助他取得成就的利器。 快乐王子成为塑像后,终于直面人间悲苦。像青年佛陀一样,他从父母给他的完美世界里获得的善良、敏感、同情心,使他毫不吝惜地把自己所有的金箔、宝石全都给了穷人,帮助他们脱离困苦。虽然最后死去了,他却第一次感觉到了真正平静的快乐。 大照的父母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持,甚至一度还让他觉得家人不会支持自己,但贫寒农家给予的踏实、能吃苦、实际等特点,最终支持他选择新的起点,重新开始。 淳子的父母不能理解她的选择,但家庭给予她的良好修养和形象,较为充足的物质支持,让她可以有足够的实力,没有后顾之忧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会像大照一样,一切要从最低点开始。 父母也是凡人,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局限和弱点。也许他们贫穷,也许他们强势而不能理解你,也许他们过于担心你被这个世界伤害,不敢放手让你认识真实的自我。他们能做的,往往就是用自以为最好的方式对你,却不能预料到,到底能为你带来什么。能决定这件事的,是你自己。 每个人的心,才是一座世间独一无二的熔炉,用来熔炼自己,确立独一无二的自我。父母给的一切,都只是原材料。贫穷可令人奋发,也可以令人盗劫;富裕可令人相对自由,也可令人不思进取;无微不至的关爱可令人柔和善良,也可令人软弱跌倒。 是你的选择,成就了最终的自我。 心理学意义上的原生家庭和童年创伤,意义也在于,通过了解它们,来了解真实的自我,接受真实的自我,从而拥有更完善的人格,获得更幸福圆满的人生,绝不是用来给自己解释弱点的借口,更不是洗脱罪名的托词。 把父母从神龛或十字架上放下来吧。那都是我们来自童年的幻象。你会明白,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凡人,也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也会在人生路上犯错,并且,也被允许犯错。他们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对的父母,我们也不是每件事都必须如他们意的孩子。接受了这一点,我们会真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而经历过的童年创伤,会变成真正的人生滋养。 好好活着,别生气 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 有一天她去找高僧求教,高僧听了她的讲述,把她领到一间禅房里,落锁而去。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还是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来到这个鬼地方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 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妇人说:“不生气了.”“为什么?”“气也没办法啊!” 高僧又离开了.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高僧笑道:“你还 知道值不值得,看来心中还有气根。”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道:“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我们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一样,转瞬间就和泥土化为一体,光阴如此短暂,生活中一些无聊小事,又哪里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生气呢? 相信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为琐事生气的经历,无非是为了争高低、论强弱,可争来争去,谁也不是最终的赢家。 你在这件事上赢了某个人,保不齐会在另一件事上输给他,输输赢赢,赢赢输输。 当你闭上眼睛和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你和普天下所有的人是一样的:一无所有,两手空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不要把时间耗在争名夺利上,不要总把“就争这口气”挂在嘴边。 2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这口气咽下去,因为气都是争来的,你不争就没气,只有没气你才会做好事情.也只有没气你才会健康的活着 父亲的烦恼 父亲六十多岁了,一个人住在偏辟的乡村,联系很不方便,又不肯搬来和我们同住。当我和妹妹提议给他买个手机时,父亲连连摇头说:“都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哪还用得着那现代化的玩意儿。” 我和妹妹都在外地工作,独留父亲一个人在老家,甚是不放心。趁周末回家的时候,帮父亲买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手机。父亲虽然嘴上连说:“不要,浪费。”但满脸的笑意让我知道父亲心里其实很高兴。虽然很想在家多陪陪父亲,但因有事缠身,仅在家一天就匆匆地返城了。 一天早上,刚起床,就收到一条短信:天冷了,要多穿件衣服,早上别不吃饭就去上班。多么熟悉的话语,瞪着号码愣了半天,才想起是不久前给父亲买的号。不禁呆了,更多的是感动。难以想象,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在那近乎封闭的小村里,是怎样折腾着学会发短信的,就为我曾说一句发短信比打电话便宜吗?拨了号码,但又匆忙挂了,一时竟想不出要和父亲说什么才好。 就这样,三五不时的能收到父亲发给我的温馨的提示,遥想父亲艰难的用汉拼给我发短讯的情形,我心里便有股暖流涌动。每次也都想着一定要给父亲打个电话,但最终还是没有打。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忙着恋爱,甚至忙着无聊,不知不觉就到了秋天。 回到家里后发现父亲明显的瘦了,且时不时地盯着手机发呆,我和妹妹也纳闷了。不会是没有话费了吧,不能发了。我似有所悟,忙问父亲,父亲说:“丫头,你说手机发短信便宜,但管不管用呀?我发了短信出去,但总是没人回。”在父亲传统的思想里,便宜总没好货。我听后脸涮地红了,羞愧得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怕父亲伤心,忙吞吞吐吐地说:“可能是信号不好吧!”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十一假期过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打个电话。我心里总有个结,觉得不打心绪不宁。“爸,我帮你换个手机吧!”只听父亲在那端乐呵呵地说:“不用,这个就挺好,你的声音清楚着呢?就像你在我旁边一样!”听到这儿更加愧疚,下意识地说:“还是换个吧!现在有可以拍照的,信号又好。”“真的不用,能听到你的声音的手机就是最好的!”说了句有事,就匆忙收了线,怕父亲听到我的哭声又挂心。 父亲老了,老了的父亲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子女平安。有空常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声平安,对年迈的父亲来说算是晚年最好的礼物了,而作为子女却常常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到,每想到此,我心里便充满了愧疚。 上帝与神父的故事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的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一棵受伤的树(深度好文) 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个铁圈。 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嵌进了树身,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 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植物真菌疫病,方圆几十公里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颗箍了铁圈的榆树却存活下来。 为什么这棵榆树能幸存呢?植物学家对此产生了兴趣,于是组织人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正是那个给榆树带来伤痕的铁圈拯救了它。因为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铁份,所以榆树才对真菌产生了特殊的免疫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一个农场里。这棵树至今仍生长在美国密歇根州比犹拉县附近的那个农场里,充满生机和活力。 不仅是树,人也是如此。我们也许在生命中受过各种各样的伤害,但这些伤害又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让生命变得更刚毅,更坚强,更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同时也让伤害成为一个警醒,让我们及时从迷惑中解脱。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在你生命中出现。每一个在你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甚深的因缘。爱你的人给了你感动,你爱的人让你学会奉献,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你宽容与接纳,不喜欢你的人,促使你自省与成长。所以,如果你曾受过伤害,请感谢那些你认为伤害了你的人。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bfc2936c85ec3a86c2c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