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2-12-01 08:1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目标】

1. 品读诗句,感悟诗歌内容与手法。

2. 了解昭君和杜甫的相似命运,体会诗人深层的情感。

3.通过合作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昭君和杜甫的相似命运,体会诗人深层的情感。

2.通过合作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最终化为青冢里的一缕魂魄,默默地守望着她的故园。她就是王昭君!

唐朝大历年间,怀才不遇、漂泊西南、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绵延起伏、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八百年前的美人,诗人会生发怎样的感怀呢?

今天,让我们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去寻找答案吧! 展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律诗,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本首写的是王昭君,那么,诗人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又是如何写的呢? 首先我们来诵读这首诗歌

诵读指导: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与情感,情感沉郁怨愤,所以语气要舒缓。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后点拨读音和重点词意。 请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千山万壑逶迤不断一直延伸到荆门,生长王昭君的山村还存在。他离开了汉宫廷,远嫁到了北方的沙漠,如今只留下一座坟墓沉寂在黄昏中。当初汉元帝在画图中曾经见过王昭君的容貌,如今只有王昭君的魂魄仍在月夜归来,千百年来流传的她做的胡音琵琶曲,分明是在诉说她满腔的怨恨。

这首诗歌首联点出王昭君出生地,颔联叙述其一生的不幸遭遇,颈联揭示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尾联表达出蕴含其内心的感情。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图画: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奇伟形象,正所谓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好山好水好姑娘。 三、合作探究赏析文本

1.这首诗塑造了王昭君的形象,诗中点明其感情的词语是?

“怨恨”,这也是诗眼。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2. 昭君为什么怨恨呢?请同学们讨论,并从具体的诗句中寻找答案。 一怨: 远嫁异邦,永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月夜魂。 二怨:画师的无耻行为。(画图省识春风面) 三怨:汉元帝的昏庸糊涂。

3.作者为什么写昭君的怨恨?诗人咏叹昭君其人其事的同时,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背景链接: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力元年(公元776年),是诗人漂泊西南的第七年。七年前诗人因忠心进谏,上疏欲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心中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才叫《咏怀古迹(其三)

1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作者借昭君的古迹,既怀念古人,也另有深意。在咏叹同情昭君不幸的同时,也暗含了自己漂泊不定、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

昭君的感情:

怨——有倾国倾城之貌,却不为汉元帝所识而不得不远嫁他国,想怨而又不能怨。 悲——远嫁异域而终身不得回乡,强烈的思乡之情。 杜甫的感情:

怨——怀经天纬地之才,有匡扶社稷之心却不受大唐君主重用。 悲:身处乱世,漂泊他乡,思归而不得,深切的怀乡之感。 名家的评价:

咏明妃,为千古负才不偶者十分痛惜。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也。 ——王嗣奭(shì)(明代文学家)

在封建社会,男性以才能而见重于社会,女性却只能以容貌见重于社会……所以,女性有美貌而不被重视,跟男性的怀才不遇,两者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人生的一大悲剧。

——《莫砺锋说唐诗》 总结板书

4.作者这种借咏昭君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法属于什么写作手法?

借古抒怀,即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评价,或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或借国家兴亡寄托抒发个人的情感抱负。这种借古抒怀的诗歌属于咏史怀古诗。

本诗中除了借古抒怀这个手法之外,还有什么手法呢?

5.中间两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剧命运。



小结:诗人咏叹昭君一生的悲惨遭遇及怨恨之情,借古伤己,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漂泊西南的怨愤之情。下面我们来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拓展与练习 (一)总结咏史怀古诗的概念和特点

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古人、古事、古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抒发壮志难酬、借古讽今、寄托哀思等目的。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杜牧的《赤壁》等。

行文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鉴赏思路:

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鉴赏关键:抓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或时局之间的连接点。 领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段古事 ?诗人借此抒发怎样的感情? 分析技巧:运用什么方法来抒情? 情感主题:1.怀人伤己

①对比失落型 ②同病相怜型 ③仰慕建功型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5032f60c9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