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读书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大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看书和阅读写作能力是两个层面的概念,看书是信息的输入,阅读和写作是信息的反馈和加工,二者之间如要对接,肯定不单单是“看”这么简单,而应该落实到“怎么看”上,只有解决了信息输入和反馈加工之间的断层,上面这个问题也可以得到解答了。 那到底应该怎么看书呢? 笔者有如下一些浅陋的看法: 首先,看书第一步——了解和熟悉,文艺点说就是“来场浪漫的邂逅”。 初次相识,应给与眼前这本书充分的尊重,尽量先了解清楚这本书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本书的书名、作者、前言和后记,这是走进这本书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这本书的正文,看书时也少了很多盲目。比如,我经常会问孩子们这样几个问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家看过吗?显然大家的回答基本都是肯定的,可是当我问到“那你们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国家的”时候,孩子们哑然,无法作答,显然这样的看书效果从一开始就被否定了,作者的基本信息对他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言为心声,所以了解了作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他的作品。 进入全书的正文后,第一遍不用带着太多目的,以自己的好奇心为主,试着进入书的情节内容,当然在最触动自己的地方一定要做上简单的记号,以便后面各环节的进行。这一遍结束后应能对所看过的情节内容进行基本的复述,能基本理清全书的思路线索,如果不能做到这点,这一遍看书的质量就出了问题,则需要边复述边补漏,直到完全达到要求为止。如果这一步能做好,我们就做到了了解和熟悉了书的基本内容和行文思路,这是看书的基本。 其次,带着第一步的成果,我们需要趁热打铁进行第二步——重点突破和赏析,文艺名词叫做“陶醉于最美的瞬间”。 这一步很关键,为了不让我们第一步的成果付诸东流,都看到了这个份上,那我们不妨再往前走一走,在有事没事的时候闭上眼睛好好想想,这本书最触动自己的情节和瞬间是哪里?它为什么这么打动我?是它的构思手法,还是情节的波澜起伏,还是传达的情感思想……这个时候,可以再拿出这本书,进入自己感兴趣的这个情节好好品读一番,找到与之的共鸣点,本环节,我们需要一个札记本,或者摘抄本,将情节中最触动自己的地方以及打动自己的原因记录和批注下来,以备以后闲暇或需要时翻阅和借鉴。 比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就有作者克服重重困难获得重生的惊艳,有沙利文老师耐心、爱心、细心带来的感动……陶醉于这些细节,我们的感悟认知水平也在悄然进步和提升着。这一步的价值在于两方面,一是强化了我们对所看书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在对书中信息进行输入的过程中进行了我们自己的解读和加工,这样对我们自行写作的感悟和选材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了前两步铺垫,这本书其实已经看到了一些道道,当然如果大家还想更好地完成这本书的阅读,还可以进行第三步——深入和升华,这一步依然有个浪漫的名字“与作者心与心的碰撞”。 这步的要求就较高了,需要大家有足够的耐心和研读意识,做好了是锦上添花,做不好也只能说是有些遗憾。具体怎么操作呢?上一步不是对全书里面最触动自己的瞬间有了自己的解读吗?这一步,我们可以深入挖掘一下,全书是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所生活的背景与作品的主题有着什么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又是如何用文字那么精确地传达出他的心声和他最想传达的思想的?他的创作于我有何借鉴价值呢?要完成这一步,可能大家需要阅览更多相关的作品,相互辅助,以助更好地理解。 比如我们特别熟悉的《西游记》,不管我们是看原著,还是看影视剧,在陶醉于它的情节的同时,是否想过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吴承恩怎么就选择了这么一场刺激而又华丽的“游戏”呢?为什么他要塑造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形象呢?西游到底为了干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走进吴承恩,可以走进唐朝的玄奘,更可以走进西游背后的现实社会。如果真的能做好这一步,那我们对这本书的阅读就真的达到了一定高度了,而且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我们自己的视野也在悄悄打开,思维也在悄悄打开,读书的乐趣也在渐渐建立,因为探索的感觉其实真的很好。 当然,要从大篇大篇文字中体会到兴趣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要进入这些文字也是很难的,因为这过程中有一个在作祟,那就是兴趣。笔者认为,兴趣是研读的基础,强迫的看书也是没用的,所以我才有了上面三步中的第一步,即不要带着太多目的看第一遍。在这过程中,为了激发自己的兴趣,自己还可以结合很多的影响资料作为辅助,动态的画面总比静态的文字要来的灵动得多,我们可以在影视资料和原著之间找到兴趣的藏身地点,然后把它抱起来,放在心里,一起开始愉快有效的读书之旅,其实,真能如此读书,确实很浪漫!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此看书,我们不但学会了看书,而且还学会了怎么去读书、感悟和加工,这样,还愁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不提升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59b48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