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中的几组概念的区分

时间:2022-08-22 15:1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鉴赏中的几组概念的区分

在鉴赏古诗时,需要有一定的鉴赏术语或概念的积累,它能够帮助考生正确理解和准确回答设题的要求,这样才能体现答题的规范化和严谨性。在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 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所谓借景抒情,是指在写景抒情的诗歌中,诗人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通过描写这些景物的形态、色彩、芬芳,含蓄曲折地表现出来。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歌借用空山、新雨、明月、苍松、清泉、青石等自然清新的形象,勾勒了一幅明净清幽淡雅的山村图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社会的厌弃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寓情于景则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如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诗中”“”“三字既是写景,又富含感情,萧瑟凄清的景物中可见作者长期漂泊天涯的凄凉之感。这些带有浓郁情感色彩的词语是借景抒情诗所不具备的,这是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这两种表现手法的主要区别所在。 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叫借物抒情)有很多的相同之处,都是假借某种景或物来抒情,这里的景或物实际上是个载体,都为抒情言志服务。但




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一般都是眼前实实在在之景,或是想像中的景色,作者通常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极其细致地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如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作者从视觉、听觉等方面非常细腻地描绘了山林景致的幽美宁静,写出了景物的生机勃勃,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景物都是作者在游览清泉寺途中的所见所闻。而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非眼前实物,而是作者假托之物,如齐己《早梅》中的早梅是众梅之中开得最早的那一枝,又是在夜里开放,怎么可能有这么一株梅花呢?但是作者就是假借这么一枝并不存在的早梅,表达了自己发望春台,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的愿望。

一般来说,托物言志中的,其外在形态作者不会作精细描摹,而着眼于其内在神韵和品质。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着重表现的就是梅花的孤高、坚贞和甘于自我牺牲的品质,这正是作者自己品行的象征。 三、对比衬托

对比和衬托都属于比较,具有很多相同点,但是二者在以下方面不同:1.比较的目的不一样,对比二者并重,侧重于指出二者的差异性,衬托则有主次之分,侧重于一方为另一方服务;2.对比一般出现在议论性的文段之中,表达作者对某些景色和现象的哲理性的认识,而衬托则一般出现在写景抒情的散文和诗歌之中。如李煜的《望江南》词: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一是哀




情,一是乐景,这里用的是衬托手法,作者正是通过对往昔繁华生活的极力渲染,用这些乐景反衬了梦醒后自己处境的无比凄凉。再如梅尧臣的《陶者》诗: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霑泥,鳞鳞居大厦,前后两种人在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结果上形成极大的反差,从而构成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关心民生和对现实的不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d36d4e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