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结合写作背景,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3、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4、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诗的时代。”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迭现。提起唐代的诗人,你首先会想到谁? 二、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渡荆门这首诗是他青年时第一次从蜀地出外游玩时所作,蜀地就是现在的四川省。这首诗也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8句共四联,包括首、颔、颈、尾联。(板书) 三、整体感知 1、老师带读诗文,为生字正音。 2、诗文翻译: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四、诗文赏析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交待出游路程和目的。 首联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青年李白才情横溢,朝气蓬勃,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经巴渝,出三峡,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颔联,山水之壮景。 颔联上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水走,两岸青山随舟随水相对挺出,扑面而来,转瞬即逝。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这也可看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的愉悦心情。下句说水,长江流入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漠漠旷野,呈现缓缓流动之势。这句展现了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这两句诗写的境界雄奇壮观,体现出诗人初出蜀地,看到如此壮景时,那种惊诧欢愉之情。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月云美景。 颈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体现了诗人那种浪漫主义的诗风,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抒情,点名主旨。 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单写“故乡水,送亲人”,别具情趣,耐人寻味。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形影不离,从对面来写,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五、板书 渡荆门送别 李白 首联:交待出游路程和目的。 颔联:山水之壮景。 颈联:月云美景。 尾联:抒情,点名主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6e8b3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