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19 10:07: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通过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思念,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目标: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准确运用。 情感目标: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可以通过复习上节课作者生平思想、背景,结合本节课要学习的作者在仙台的两个事件,寻找突破口。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准确运用。可以让学生熟读课文,教师展示典型句子,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来突破。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读研结合 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之第二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5-10分钟)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培养学生质疑

1导入: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抓典型事例刻回忆上节课内容 画人物的方法,领会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本节 课你想学点什么呢?



2整合学生所说,展示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要达到以下目标。



- 1 -

独立思考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交流 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精神,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品味语言、正确流畅自己观点的能

2)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准确运用。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10-15分钟)



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哪 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在东京



所见所闻所感: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表现出爱国。

2)去仙台



日暮篱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联想起反清志读课文 士客死之地,表现出爱国。

3)看短片,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读课文,理解弃医从文的两个事件,感受作者汇报展示 强烈的爱国之情。

4)离仙台,怀念先生

摘取要点记录

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表现出爱国。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领会本文主题思想。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10分钟)



1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情色彩, 举例体会。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细读课文 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仔细品味 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

2)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汇报展示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摘取要点记录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

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 2 -




2、文中还借助于副词,增强情感表达。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

细读课文 仔细品味

养学生独立思考、品味语言、正确流畅自己观点的能力

培养归纳和反思总结能力

有针对性开展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独立思考 的强烈厌恶。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与句末语气的..

小组内交流 汇报展示

“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摘取要点记录 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 烈的表达了作者对愚昧国民精神麻木的痛恨。 四、归纳小结,学用延展(8-10分钟)



1归纳小结:学生伏桌思考一分钟,本节课我伏桌思考 学到了„„



2学用延展:写一位在你的人生中对你有重要 意义的老师。要求: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动手写作 每个片断1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鲁迅生平思想较困难导致文章内容难以理解。

交流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cc8a67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