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读书心得[1]

时间:2023-05-09 06:07: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读书心得

开学之初学校发了《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想让学生“服”,

1、着,重。对,这,才。杜

2,要。虽,养,但,缄。孩,你。因

一个让学生服的老师,首先得走入学生的心理。学生心中有事情,会向你倾诉;遇到困难,会寻求你的帮助。关于这一点,我认为自己做得还是很不够的。虽然和学生的关系处得不错,但总好象感觉到和学生有一层隔膜,虽然平时总找机会和他们聊聊,但真正在我面前吐露心事的孩子为数不多,大多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理呢?

作为老师,心中有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仅把学生看做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的,我们成年人有的他们都有,与我们平等的人。所以,老师要想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就必须做到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心去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用心去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然后,用适当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折服。

我们的学生还未成年,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他们的感情还很稚嫩,他们的性格还不稳定,他们的欲望还很虚幻,但恰恰就是因为这样,才需要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和老师们,走进孩子的心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才可能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如果站在孩子们的“心”外,一味凭主观意想而评头论足,指手画脚,甚至妄下结论,只会招致他们的逆反、沉默和对抗。而且我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大,老师想达到教育效果越差。因此教师要给孩子一个“意料之外”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感情上的距离,让学生愿意讲自己的心理话,形成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良性互动氛围。

暑期教师培训总结 英语 刘静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统一安排的为期六天的教师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包括新课标与绿色课堂建设,教师心理健康,年轻教师的成长,如何让课堂更有效等。目的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参加这次培训,我获益颇多。

一、坚定信念,增强职业认同感。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受学校内外和教师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的完全认可的情绪体验或心理感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正在成为教师个人成长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忱和成就感。作为一名教师,热爱教育才能满腔热情地投身工作,缺失职业认同感,会使我们对这一工作消极懈怠,无幸福感可言。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教师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教师良好心理素质提高,促进教师的良性发展。

二、提升自身素质,增强人格魅力。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育青少年、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当学生楷模。教育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直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劳动是用自己的言行去直接影响学生,是把本身的各种特性作为手段去感染对象,从而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在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随着岁月的流逝,可能会记不清学生时代教师讲课的具体内容,但是会非常清楚地记得教师的品德风格,音容笑貌和仪表形象。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按照正人先正己的原则来要求自己。教师的思想品质、治学态度、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学生。这种影响或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这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

三、挣脱经验束缚,促进自我快速成长。

正如张帮群老师所说,我们在收获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枷锁,经验主义容易导致思想的僵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精心地选择和运用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的教书育人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师的平常工作中,必须注意防止教学方法的不良倾向。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改变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和探索研究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努力改变教学管理中的专制行为,积极探索民主疏导的教育方法。年轻教师只有在摸索中不断创新,不断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够在教育这条路上迅速成长。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今后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在提高教学技巧的同时,努力提高人文素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8766972b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