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当代诗歌教学的思考 邵春红 最近,我在《中学语文教学》(2012第二期)上读到一篇王栋生的文章《爱诗的学生写作能力强》,它引起了我比较深入的思考。 文章说:“我们中国,曾是诗化的国度,现在则只有诗歌的记忆和对这种记忆的考试了。在没有印刷术的时代,唐朝留下了十多万首诗,说明那时有过十倍百倍于此数目的诗作。那个时代没有稿费或版税,那个时代没有评过教授和“某级作家”,也没有什么“文学奖”,但是,人们爱诗。虽然其时也有科举的因素,但留下的诗却能传唱千余年,哪里像当今泛滥成灾而没几年便成垃圾的高考满分作文!”文章还说,爱诗的孩子具有更强的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这里谈的“爱诗”主要是热爱现当代诗歌。这些话说道我的心坎里了。 这篇文章表面谈论的是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与诗”的问题,其实质涉及到了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与弊端。文章将素质教育比喻成“作诗”,将应试教育比喻成“吃馒头”。一般的庸俗的教育者认为“只会作诗不会吃馒头会饿死,只有吃饱馒头才是正经。”而作者认为“只吃馒头不会读诗,是另外一种死法。”此语可谓是振聋发聩!所以,这篇文章这几天来一直在引发我的思考——我要为诗歌做些什么,我要为学生们做些什么。 其实我们的诗歌教学确实面对着一些尴尬局面。语文教师对古典诗歌教学都毕恭毕敬、来者不拒,可是一遇到现当代诗歌就草草对待或大呼头疼。其实,现当代诗歌哪有那么难。现当代诗歌形式灵活,结构不拘,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完全是自由的心灵的载体。而作为个体的人总是有所梦想、有所执持的,当他的这种希冀被现实粉碎,他就完全可以通过写诗表达自己的思想啊!只要你敢于做梦,敢于寻真,敢于向善,敢于求美,敢于书写,那么你就是一个诗人!成为一名诗人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作为一名诗人,没有那么“神秘莫测”!诗人与年龄性别无关,与财富权位无关,与幸福苦难无关,他只与拥有一颗敏感、率真、美丽的心灵有关!所以,我认为,拥有如此美丽心灵的人即使不去写诗,他也会拥有一份诗意的人生!在他的人生当中,他会看重人性的本真和善良,而对于一些浮华之物会视之如过眼云烟。照此推断,这个人如果做了官,会是施惠一方的好官;这个人如果做了商人,会是守法经营的本分商人;这个人如果做了医生,会是悬壶济世的良医;这个人如果做了教师,会是一心培桃育李的辛勤园丁!…… 由此看来教会一个人去懂诗、读诗、写诗、爱诗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哪怕是用一定的课时去引导学生学诗,即使耽误了“正常”、“正经”的教学,我想这也是值得的。这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多么严峻的挑战!谁敢于去吃这只螃蟹呢? 而我想去吃这只螃蟹! 所以,我打算在最近的教学中做以下三件事。 首先,指引学生读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所有诗歌。教材所选诗歌共25篇,流派纷呈,名家聚集,作品比较有代表性。有的诗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如郭沫若的《天狗》,穆旦的《春》等等,值得我们含英咀华。缺点是,作家所处的时代离现在比较久远,这给当代中学生的理解造成了隔膜。再加上诗歌本身具有的模糊性,这些诗歌别说对学生来说晦涩难懂,就是对教师来说,想懂得彻底也要查找资料。在前期的教学中,我们组只选了4篇诗歌作为必读篇目。现在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我打算将剩余的21篇都引导学生读完。那么,首要的工作就是我先要啃“硬骨头”——翻阅词典等资料,将这21篇诗歌弄明白,才能给学生讲清楚。这个工作我正在做。 其次,除了指导学生读完这本教材外,我还要给学生补充一些更好的中国和外国的经典诗歌。中国诗人有顾城、北岛、舒婷等,外国诗人有泰戈尔、裴多菲、惠特曼等,他们的一些诗歌会让我如醉如痴,怎么就不能打动学生呢?现在我已经编选了十篇诗歌,甄选的工作还在继续。 最后,我打算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如果学生懂了诗,读了诗,爱上了诗,写诗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我可以让学生当堂写诗,也可以让学生课余自由创作。只要他们有写,我就有评。学生对诗歌的热情和创作欲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我相信这个。 我的计划就先说这些。“光说不练假把式”,我希望等我实施之后,再回来做总结和反思。 2012.5.2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b62b98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