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教学法简介 思维导图是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大脑基本能力”概念的创始人东尼•博赞在上世纪80年代开发研究的一中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是开启大脑潜能的钥匙。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已经历了一段时间,最初的“个体应用初级阶段”,主要指由一些学术专家和技术狂热者发现、研究、探讨思维导图,将其结合教育进行研究,希望在教育事业中得到应用。而到了“群体化应用初期阶段”,在此阶段,部分教师认识并认可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但也许仅仅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进入真正的一线教师提供了可能性。最后,到“区域化发展阶段”,思维导图研究经过前面两阶段的发展,已经有更多的的教师认识和使用了思维导图,实践表明,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外有研究报告指出,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图示化在线,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对提升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有巨大帮助。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半岛医学院尼克•库珀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指出,思维导图使主题更有趣,让学生学习和教学更轻松。思维导图可以用来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准备和复习讲座,写笔记,快速审查,最重要的是使信息容易更新。而罗杰•安德森在《Constructivist-Visual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质量认知》中,通过对constructivist-visual思维导图教学方法(CMA)和传统的教学方法(TTA)质量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TTA和CMA学生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程度(CLE)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MA比TTA学生具有更广泛的认知结构,对主题组织具有更丰富的思想互联性。此外,CMA学生也认为他们的课堂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强。因此,建议教师考虑使用CMA教学技术来帮助学生加深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对于更复杂的或抽象的科学内容。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在中小学教学和英语教学报道比较多,并且都取得较好效果,甚至有人提出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教学有取代PPT教学的趋势。在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中也得到了应用和研究,刘海云,伍庆华等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出思维导图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促进思维可视化;二是促进信息加工改善,提升综合实力;三是促进知识交流的有效工具。同时也阐述了思维导图教学的意义,结合哈尔滨机电学校王功玲的体会,归纳起来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意义:(一)对教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理顺教学思路;(二)对学生:1.易于学生整体思维的建立;2.提高学生做笔记的效率,节约笔记时间可达90%;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4.培养学生逻辑思维;5.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6.思维导图末端开放式结构,会增强大脑对于知识的“渴望”,使新信息补充更加方便。 思维导图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是首先交给学生了解自己的一切,使大脑越来越轻松,愉快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不再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灌输知识。思维导图教学法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教会学习者怎样学习才能更有效。教会学生学习是大学教育的重点之一,包括脑的工作方式,记忆特点,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及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等。应用部分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思维导图的制作规则,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二是应用思维导图做好课程预习和课后复习;三是应用思维导图做好前后知识的连贯和多学科知识的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973be755270722182ef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