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其四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月下独酌四首 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甚广。第一首诗写下诗人由政治不得志而产生的一种孤独忧伤的情怀。诗中把孤独的环境图形得十分冷清,不仅笔墨传神,更关键的就是抒发了诗人仁义自排解孤独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就是花间,道具就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就是月夜,加之“并无交友”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扎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为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冷清出来。然而月疑惑饮,影徒随身,仍归属于寂寞。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来“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下诗人决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格普雷。诗人运用多样的想象,整体表现出来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富豪之家,再由独而不独的繁杂情感。全诗以对白的形式,改立自破,自破改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颂。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结尾写下诗人因忧伤无法乐游,所以说道“谁能够春独愁,对此径须尝”,诗人期望从酒中获得安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予以表述,在精神上谋求抚慰,并得出结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道的基本就是旷达悲观的话,但“谁能够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得志乐观情绪。旷达悲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安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安慰的结果往往就是例如纳川流,其上涌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收到一声大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至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不得志愁寂难以排解的时候,收到醉言“无人知晓存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趣”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下牢骚,以快乐写下忧愁,就是此诗艺术整体表现的主要特色,也就是艺术上的顺利之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fbda50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