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_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笔记:第一单元传染病学总论

副标题: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笔记:第一单元传染病学总论

时间:2023-08-13 00:2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概述: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传染病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
  (1)散发性发病:某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来发病的一般水平。
  (2)流行: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3)大流行: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4)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4.有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临床特点: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1)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2) 前驱期:从起病至临床症状明显开始的时期,通常是非特异性的。
  (3)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通常获得充分表现。
  (4)恢复期:当机体的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在此期间体内可能还有残余的病理改变或生化改变。
  ①再燃: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②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③后遗症:指某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多见于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2.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发热:(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五种热型:稽留热、弛张热、减息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传染病。
  皮疹分为外疹和内疹即粘膜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和先后次序:水痘风疹第1天,猩红麻疹次第连(2、3日),斑疹伤寒第5日,伤寒再接第6天)。形态包括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
  (3)毒血症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充血、增生,肝脾淋巴结肿大
  3.临床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型、轻型、典型(中型、普通型)、重型、暴发型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
  传染病的诊断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三方面。
  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接触史、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集体发病情况、预防接种史、过去病史等。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起病方式等。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检查、特异性检查、其他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大便、小便常规及生化等。特异性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出(肉眼或显微镜检查);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人工培养、组织细胞培养、动物接种等);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多聚酶链反应、分子杂交等);病原体蛋白或抗原的检测(各种免疫学技术);病原特异性抗体检测(各种免疫学技术)。其他检查包括:内镜检查(如结肠镜、支气管镜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活体组织检查等。
  例题: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 e )
  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e
  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 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
  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 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4、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笔记:第一单元传染病学总论.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e19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