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真题及答案:2017年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重要考点:制定劳动定额基本方法

副标题:2017年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重要考点:制定劳动定额基本方法

时间:2023-07-08 19:23: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要求】
  一、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1.经验估工法。即由定额员(必要时可以和技术人员、老工人相结合),依照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要求,并考虑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原材料及其他生产条件,根据过去的实践经验对产品劳动消耗量进行估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能满足定额制定“快”和“全”的要求;但是,容易受估工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的局限,出现定额偏高、偏低的现象,制定的劳动定额准确性较差,定额水平不易平衡。

  2.统计分析法。即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产品、零件、工序的实耗工时或产量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考虑今后企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的变化,制定或修订定额的方法。如何利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制定和修订劳动定额,将在下文“统计定额的制定”中详细说明。

  3.类推比较法。即以现有同类型产品的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和工序定额的方法。一般的做法是:

  (1)把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同的零件或工序进行分组排列,在各组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并根据直径、长度、精度、重量等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按照工序制定出典型定额标准。

  (2)根据典型定额来类推比较,制定同类型相似零件的工序定额。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制定定额简便易行,工作量小,便于保持定额水平的平衡,也有利于提高定额的准确性。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制定一套典型定额标准,工作量比较大。另外。如果典型零件的选择不适当,对影响劳动时间的因素考虑不充分,还会影响定额的质量。

  4.技术定额法。它是通过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定来制定定额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方法。步骤如下:

  (1)分解工序。将工序分解为工步、操作组、操作、动作等,并分析工序结构,将不合理的或多余操作、动作予以删除或重新组合,使操作方法合理化。

  (2)分析设备状况。主要分析设备、工具的性能及技术参数,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和工具的效能,并采用新的工艺规程,以达到工艺技术的先进性。

  (3)分析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主要了解劳动分工、协作与车间布局是否合理;操作者技术水平、设备性能精度和加工件技术等级要求是否适应等。

  (4)现场观察和分析计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工作日写实、测时、摄影、录像和分析计算,求出该项作业的各部分工时消耗的数值。

  二、统计定额的制定

  -运用生产统计和劳动统计的有关资料,经过必要的整理汇总以后,通过分析计算,即采用统计分析法制定出的劳动定额,简称为统计定额。

  (一)简单算术平均法

  简单算术平均法是根据实作工时(亦称实耗工时)的统计数据,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先求出一次平均数,然后再求出二次平均数,经过认真的对比分析和调整后,再制定出新的定额。

  1.平均先进值的计算

  例如: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其实耗工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分/件)。试根据这些资料求出平均先进值。

  计算平均先进工时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值与完成的实耗工时相加,求出二次平均数:

  (2)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值与所有比平均值先进_的实耗工时相加,除以项数,求出二次平均数:

  (3)先求平均数,再将平均值与两个最先进和一个最落后的实耗工时相加,除以项数,求出二次平均数:

  (4)先剔除已知数据中的的一个和最小的一个实耗工时,然后再按上述的第二种方法求出二次平均数:

  2.先进平均值的计算

  上述介绍的平均先进值的几种计算方法,都把一次平均数,甚至还将落后的数值,作为计算二次平均数的基础。而先进平均工时是指在一次平均数之外,所有先进数值的二次平均数。其计算方法是:

  先求一次平均数,即

  再求出先进数值的平均数,即:通过上述的分析计算可以看出,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解平均先进(或先进平均)数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企业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无非是使劳动定额更能反映企业当前的生产水平,能够为绝大多数职工所接受,保证定额水平既先进又合理。

  在生产重复程度低、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企业,由于实耗工时资料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多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

  (二)加权算术平均法

  当企业积累的实耗工时统计资料比较多时,可将工时资料先进行适当的分组,然后再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求出平均先进值。

  例如:某车间100名工人日产量统计资料,经过统计整理、分组,得到表1一15中的分组资料。

  表1-15分组统计资料

  平均日产量组中值(x)人数(f)每组产量敷(xf)

  20以下15460

  20~302510250

  30~403522770

  40~5045281260

  50~6055201100

  60~706514910

  70~80752150

  合计—100—4500

  根据表1—15中的分组资料,先计算平均日产量:

  1.平均先进日产量的计算

  平均先进日产量()是参照简单算术平均法:按下式计算的:平均先进日产量G

  2.先进平均日产量的计算

  具体计算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先进平均日产量是在求出一次平均数以后,将平均日产量()所在组以外的各先进组的日产量加权平均的结果,即:

  先进平均日产量

  (2)采用上述方法,求出的先进平均日产量并不是十分准确的。这是因为它只考虑了高于平均数3个先进组的i36名工人的完成情况,而忽略了平均日产量45件所在的这一组28名工人的完成情况,在28名工人中肯定还有一部分人的日产量是高于平均数的。

  因此,为了精确起见,在计算先进平均数时,可采用插补法,将日产量为40~50(件)这一组中的部分工人及其部分产量考虑进去。具体计算方法是:

  首先从平均数所在组中,求出日产量高于平均数45件的人数,即:

  计算出先进部分工人的日产量数,即:

  先进部分工人日产量总数(x1f1)

  根据上述计算可列出表1—16。

  表1—16分组统计资料

  平均日产址组中值(x)人数(f)每组产量数(xf)

  45~5047.514665

  50~6055201100

  60~706514910

  70~80752150

  合计—502825

  计算先进平均日产量,即: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来制定劳动定额,从一般公式的运用上看,权数(f)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带“量”的规定性,而且还具有“质”的规定性。现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实例:某家用电器厂安排具有高级技术和中级、初级技术水平工人分别完成电器盒的下料工作。这三类工人在全部生产工人中的比重分别是:

  10%、60%和30%。他们的实耗工时分别为:

  A.高级技工:4、4.1、4.2、4.3、4.4;

  B.中级技工:5、5.3、5.4、5.5、5.6;

  C.初级技工:6、6.2、6.5、6.6、6.7。

  为了计算总体平均实耗工时,应先求出各类员工的平均实耗工时:

  A类工人平均实耗工时

  B类工人平均实耗工时

  C类工人平均实耗工时

  根据上述结果,要求出总体平均实耗工时,可采用三类人员的比重作为权重,即:

  总平均实耗工时

  利用各级技工的比重作为权重,求出的总平均实耗工时,反映了生产工人的技术结构特征,以此作为制定工时定额的依据,能够提高定额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2017年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重要考点:制定劳动定额基本方法.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kt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