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甘肃遴选考试申论写作范文参考 篇一
节约能耗,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宜居建筑的应有之义。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速度很快,每年完成的建筑量很大,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市的范围,增长了城市的色彩,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最典型的就是大拆大建,很多建筑刚建好就被闲置、甚至刚用了几年就摧毁,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资源,都是能够发挥作用的,却造成资源的浪费,与当前所提倡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严重背离。所以城市在建设中应该注重建筑寿命的长短。
因地制宜,考虑时代和地域特色是宜居建筑的现实之需。目前,很多特色小镇建筑风格雷同,建筑样式不变,在西南干旱区域出现园林景观,在漠北寒冷地区出现竹楼,在东南沿海出现窑洞等,园林、竹楼、窑洞都是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蕴含着浓浓的地域特色,但是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照抄照搬只会让游客“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最关键的是投了巨资兴建,一旦天气变幻,就会“毁于一旦”,真是“摔了竹篮,打了鸡蛋”,加重当地财政负担。因此,在修建建筑的时候要考虑当地实际,结合特色,既能彰显地域优势又能体现当地文化。
关注民生,全方位了解社情民意是宜居建筑的核心所在。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建筑的实用功能是不变的,仍是人类遮风避雨之所,仍是心灵安放之处,仍能游子魂牵之地。政策的好不好,关键是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目前各个城市都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但是因其涉及面广,很容易出现群众不理解等难题,严重影响改造步伐,使得这一“民生福利”变成“民生之殇”“民生之痛”。因此,在建设宜居建筑的时候要听民声、了民意、解民忧。
在推行城镇化建设中提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建筑也应该是让群众更宜居、更幸福。建筑是具体的,幸福是抽象的;建筑是理性的,幸福是感性的。宜居的建筑应该是具体和抽象、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要具有公共功能,真正让老百姓“住有所居,住有所乐”。
2.2023年甘肃遴选考试申论写作范文参考 篇二
城市是乡村必不可少的发展动力。S市为推动乡村文明建设,选派第一书记等村干部入村,投入大量资金助推项目,并将价值观、思想教育列为工作重点,无不体现城市能在人才、资金、教育等方面为乡村发展提供燃料。可见,城市是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引擎。
乡村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精神归宿。卢作孚强调乡村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就会变成城市问题。这是因为城市的根在于乡村,城市的魂在于乡村。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带来的社会焦虑、暴力事件等一系列问题,是城市文明无力解决的,而恰恰是乡村文明能以精神资源为滋养,提供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这也解释了如今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乡村文明以它独有的纯粹、真实,缓冲城市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感,引导他们得以感悟生命的意义,解除千城一面的困境,引导城市建设体现“个异性”。城市文明不但不能脱离乡村文明独立,更需要回归于乡村文明,汲取力量。
坚持“两条腿”并行,共建城乡之间自由游走的理想生活。乡村发展应遵循“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的原则,未来城镇化发展需要“两条腿”并行,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山岔村的发展过程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案例:合理利用良好区位及自然条件,围绕山岔村独有的水磨文化做山水文章,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同步进行,最终实现整村脱贫并列为省级美丽乡村。所以,乡村发展需深入调研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在保留乡村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保护自然乡土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城市资源合理开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在城乡间自由游走的理想生活。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然道阻且长,城乡互补发展还需要攻克许多困难:“一样化”困境、资源配置失衡…唯有我们真正地重视乡村文化,政府以有为之手促使城乡文明互补繁荣,我们才能真正地自由游走于城乡之间。
3.2023年甘肃遴选考试申论写作范文参考 篇三
让城市闪耀文化光辉,传承过去。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记忆,城市中一街一景,一砖一瓦都记录着城市变迁,记忆着城市衰亡与复兴,传承城市历史。但在东北城镇化建设中,现代化工程是伴随着传统建筑、老旧街景的消亡,加剧城市文化遗失,传统文化优秀因子在现代化冲刷下逐渐稀释,城市之间陷入千城一面尴尬,也难以找寻城市原始记忆和风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南京在发展中留存优秀传统文化,保护老城南,保护南京自豪与荣光,保留南京文化之源,到了南京,到了城南就能感受原汁原味民俗文化和生活图景,看到了南京历史变迁,找到了南京根。文化就像城市指纹一样,代表城市历史记忆,因此,保护传统文化,让民俗文化大放异彩,就是诉说从前故事。
让城市闪耀文化光辉,指明未来。发展文化产业,助力文化与科技融合,必将推动城市文化复兴,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变则通,通则久”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成为时代发展主题,互联网+文化成为新型成长发展主要驱动力,VR、AR等新技术让文化华丽转身,改变传统传播方式,科技与文化融合,让文化大放异彩,提升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合度,释放新动能。同时,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带动文创产业,优化旅游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动城市转型升级,为城市未来发展指明道路。
从老城南到上海弄堂,文化记录城市发展;从哈尔滨爱乐之城到深圳街头文化,文化构成城市靓丽风景;从文化+开封到重庆文化产业改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文化传承城市故事,文化诉说现在美好,文化更是城市指明灯。让城市闪耀文化光辉,打造文化成为中国城市新名片,走向世界,走向复兴。
正在阅读:
2023年甘肃遴选考试申论写作范文参考02-27
国庆见闻作文900字:献给亲爱的祖国04-04
亲情的力量作文600字01-18
[2017广东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17广东文科大学排名11-26
2019上半年辽宁小学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时间:4月16日起10-09
分享的快乐作文350字12-04
2022年江西宜春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时间:4月底前10-05
诗歌朗诵会的主持词怎么写_诗歌朗诵大赛主持词怎么写01-26
开学第一天作文350字01-29
简单大气的新婚祝贺词新结婚主持:简单大气的新婚祝贺词朋友圈04-30
幼儿美术课件(精选5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