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卷1,2017年重庆高考历史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副标题:2017年重庆高考历史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12-23 16:3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青铜器的功能发生重要变化
B分封制的内涵在铭文中的体现
C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D青铜器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
25.隋朝时期,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议事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以及建立起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隋朝以上的制度建立( )
A都标志着封建王权的强化
B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都有利于直接提高行政效率
D都推动了政府统治机构完善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3
26.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以上主张( )
A阐述格物致知的理念
B体现了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C奠定理学形成的基础
D成为南宋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4
27.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
A政府厉行抑商B徽商追求虚荣C徽商弃商从政D徽商寻求政治庇护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5
28.据上海《青浦县乡土志》载:“妇女贪上海租界俑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上海租界经济繁荣吸引了周边劳动力
B西方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
C近代上海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渐趋破产
D上海租界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6
29.某历史学家曾说,“ ”以“民族国家”为新效忠对象而取代旧式“宗族”“种族”和“国君”的对象,反映民国以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所填的内容应该是( )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土地革命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7
30. 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
A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
B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8
31.一位军事院校的教员在讲述“隧道”一词时,因举了一个“纽约地铁”的例子,而受到上级严厉的批评,被指责为“崇美”,他被告知,应举“莫斯科地铁”的例子。该事件可能发生于中国的( )
A1895—1898年B1924—1927年C1953—1857年D1966—1976年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9
32.《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 )
A否定宗教和神学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体现自然法精神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0
33.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在当时,更为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
A特斯拉电的技术爱迪生
B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
C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D时代需要呼唤电气时代到来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1
34.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 )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
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2

35.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
A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图6
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7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民国时期的信仰危机要远远惨烈于了前两次,因为这一次远道而来的西方人无论是在物质上、制度上和科技上,最后都远远超过了中国人,而且他们还保留了蛮夷的野蛮和残暴。这就使得中国人不仅面临着信仰的危机,而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人与西方人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中国还占据着优势,远道而来的西方人不仅无法征服中国人的精神,也没有办法灭亡中国这庞然大物┅┅但是当西方列强开始转变策略,扶持同在东亚的日本进攻中国的时候┅┅彻底摧毁了天朝的最后一丝颜面,中国人的天朝信仰彻底崩溃,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和恢复。——王诚《论中美各自命门》
材料二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引发了信仰危机。
36.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10分)
37.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点。(15分)
分值: 2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4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前,日军对中国的入侵和暴行首先成为了《纽约时报》报道的焦点,在接下来是报道中,美国公众不断从各类新闻里看到了中国各界自救自助令人振奋的形象,以及国民党和共产党不计前嫌团结抗日的光明前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纽约时报》的报道方针和策略侧重于对国民党军队和政府的大力突出,强调中美合作的同盟关系;对共产党军队的报道日趋减少,同时,也客观地报道了第一组外国记者访问延安的观察。
——据程廉《美国媒体与中国形象的重构研究(1937-1945)——以<纽约时报>为例》
解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5
【历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漕运萌芽于秦汉,兴盛于唐宋,而明代则是漕运管理制度变革频繁的时代。明初,漕运方式是水陆兼挽,参以海运。……永乐十三年,运河全线畅通,明王朝行“支运”之法,以运河漕运取代“海(河)陆”兼运。具体为:各地漕粮先由当地民户运至指定的粮仓,再由各地卫所军官分段递运至京。此法每年四次,运粮达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明廷……始行“兑运”,实行军民联运。先由农户运粮至粮仓附近各府州县水次(码头),交兑给官军领运,再由官军全力负责运往京师,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至成化七年才被“长运法”取代。……“长运”又名“改兑”,是直达法。它是让运军直接赴江南各州县水次交兑,然后径直运往京师,免除农民长途运粮,只是在原有的加耗米之外,每石加米一斗,充作渡江费。长运法是明代漕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谓比较完善的一种漕运方式。 ———整编自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39.(选做题)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6分)
40. (选做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明朝)嘉靖中叶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尤其是浙江、福建两省,引起了百姓的恐慌和朝廷的担忧。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被调往浙东抗倭。戚继光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一再教导士兵要认识到自己是从百姓中来,为解除百姓祸患而战的;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精神要求士兵;强调“凡赏罚,军中要柄。若该赏处,就是平时要害我的冤家,有功也是赏,有患难也是扶持看顾。若犯军令,就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决不干预恩仇”;十分重视士兵武艺的练习;针对倭寇的作战方式,参照东南沿海的地形,分析敌我双方的短长,创立了“鸳鸯阵”,机动严密、变化多端、调动便捷,阵外配上鸟铳手、弓弩手、火箭手,组成的步军大营机动、变化,在对倭作战中具有极大的杀伤力。新军经过戚继光严格而有效的训练,“无不以一当百也”。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后来又开赴福建、广东,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到1565年,东南沿海严重的倭患终于平息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41. (选做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军事思想的特点。(9分)
42. (选做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戚继光抗倭活动的历史意义。(6分)
16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①用保家卫国思想教育士兵;②加强军纪,严明赏罚;③重视士兵武艺的提高;④作战方式灵活,注重实用。(9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为解除百姓祸患而战的”“凡赏罚,军中要柄”“十分重视士兵武艺的练习”“参照东南沿海的地形,分析敌我双方的短长”中分析戚继光军事思想的特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杰出人物戚继光。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只要对材料的准确提取和解读即可。
易错点

不充分阅读材料,提取信息不全面。
16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意义:①清除倭患,保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②有利于东南沿海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④巩固了海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结合“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尤其是浙江、福建两省,引起了百姓的恐慌和朝廷的担忧”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海防和民生等角度分析意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杰出人物戚继光。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明确解析的大方向。
易错点

不能多角度分析抗倭活动的历史意义。

2017年重庆高考历史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Y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