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是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画面上,蔚蓝的天空下,一座座大山昂首挺胸。山上的树显得那么苍翠,那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密密层层,整个山野好像一片绿海。在这片绿海的后面坐落着高大的雪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
高山的前面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一丛丛野花,色彩鲜艳,十分美丽。望着它们,我仿佛闻到了阵阵花香。
草地中央立着一排排木屋,在辽阔的草地上显得那么小。
近处,一条清澈的小溪正在欢快地流着,溪水打在石头上,飞溅起点点浪花。啊,我仿佛听到了溪流在唱歌,声音是那么清脆悦耳。小溪两旁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着,仿佛随着溪流的歌声快乐地起舞。
小溪旁边,一条笔直的石铺小路伸向远方。
在这绿的世界里,有着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
啊,这山,这水,这花,这树,这美丽的景象真是令人向往。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CAI课件、优美的轻音乐或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画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图)看见这样一幅画,你们想说些什么?
2、导入新课。
哟,孩子们都在认真欣赏这幅画呢?你们知道吗?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像你们一样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孩子们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提炼出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了什么
1、孩子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读懂它!
2、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3)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3、师:现在孩子们可以按自学要求,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果你有体会、有感受,请与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寻求他的帮助。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线、悦耳、奇形怪状”等词语。
3、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先汇报,教师点拨。课文的第2~6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作者在第2、3段中描写了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等景物,其中侧重描写了绿树;在第4、5、6段中抓住小溪——溪水——两旁的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等进行描写,其中抓住了小溪动态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联想。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路和石头。画上的景色美,作者写的文章美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书上描写的这些内容吧!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美读课文第2~6段。
2、老师在读的时候,希望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小组探讨:课文这几段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作者由远到近欣赏图画的顺序,并且一边欣赏,一边发挥想象,使画上的内容活起来。写的时候,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写得生动而又具体。
五、拓展延伸
请你自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或自己画一幅最美的画,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并写一写。看谁选的画最美,看谁写的文章最美!
慨叹!作为语文教师自身有许多的不足:
1、对重点词语理解的透彻但要注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确实,在本节课中,对老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描写的相关语句抓得面面俱到,分析的也很细致,但细细体会觉得理解了部分而丢掉了整体,原来听课时也总听评课领导说某某把课文讲得太碎,怎样才能把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一直困惑着我,今天听了滕老师的面对面的点评之后,方感顿悟。
2、虽然抓准了知识点但没有的情感延伸。听了滕老师的点评我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南朝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是说教师要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三方情感——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境界。想到自己的课堂真是汗颜,感觉自己的当务之急,就是多看书丰富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