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_小学三年级语文《两袖清风》原文及教案

副标题:小学三年级语文《两袖清风》原文及教案

时间:2021-08-29 12:4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两袖清风》原文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两袖清风》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一生为官清廉,受到百姓的爱戴。这首题为《石灰吟》的诗,就是他人品的自我写照。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当时,地方官员每年要轮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 官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就用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行贿。

  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管区内百姓的疾苦、要求写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治理方案,便准备动身。手下人拦住他说:“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于谦装作不懂,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

  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

  于谦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金银去巴结上司啊!”

  “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

  “两袖清风!”于谦说家,哈哈大笔起来。

2.小学三年级语文《两袖清风》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于谦不向上司送礼、行贿的事迹,体会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重点难点

  了解于谦进京接受考查时,不向上司送礼、行贿的事迹,体会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理解“两袖清风”的含义。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师:两袖清风,形容为官清廉,囊空如洗。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简介于谦。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思考题:

  1、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三、学习汇报。

  1、先学古诗《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

  纵然粉骨碎身全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3、读读背背。

  4、说一说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5、分小组自学生字词。

  6、检查学习效果。

  (1)读准字音:骨碎吟

  (2)写一写:等谦考刮

  (3)比较行近字组词:

  官()纱()

  宫()沙()

  (4)读课文,互相检查。

  四、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五、作业。

  读课文,写生字,查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二课时

  课前#三年级# 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于谦十个为官清廉的人。带着上节课的问题学习课文,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于谦是个为官清廉的人?(所作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默读全文,想一想:进京前,于谦和贪 官所作的准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贪 官进京为保乌纱、行贿

  于谦进京百姓疾苦、治理计划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对比,充分体会于谦的高尚无私。

  二、学习课文第3~10自然段。

  1、于谦不肯带东西行贿,他的手下是怎样说的?于谦又是怎样说的?从于谦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学生自己读。

  (2)分角色读

  (3)谈体会。

  2、于谦三次说的话一次比一次态度明朗,最后他以一句反问“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立场。

  (1)品位于谦的语言,理解于谦的高尚。

  (2)再读对话,小组分角色读,评读。

  (3)理解“又好气又好笑”。

  三、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两袖清风”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袍袖宽大,可以藏物。两袖清风形容为官清正廉明,囊空如洗。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于谦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四、课堂小结。

3.小学三年级语文《两袖清风》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等、肾、骨、谦、官、灰、轮、考、贪、纱、刮、财、应”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反问句。

  3、体会于谦清白做人,清廉为官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掌握12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要留清白在人间”与“两袖清风”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师:两袖清风,形容为官清廉,囊空如洗。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简介于谦。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思考题:

  1、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

  三、学习汇报。

  1、先学古诗《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

  纵然粉骨碎身全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3、读读背背。

  4、说一说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5、分小组自学生字词。

  6、检查学习效果。

  (1)读准字音:骨碎吟

  (2)写一写:等谦考刮

  (3)比较行近字组词:

  官()纱()

  宫()沙()

  (4)读课文,互相检查。

  四、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五、作业。

  读课文,写生字,查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于谦十个为官清廉的人。带着上节课的问题学习课文,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于谦是个为官清廉的人?(所作的准备)

  (一)品读课文,体会文意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于谦是个什么样的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石灰吟》,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清白”指什么?还有别的意思吗?诗人借石灰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进京前,于谦和贪 官所作的准备有什么不同?并画出相关内容。

  (1)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2)学生比较板书,读第二自然段。

  (3)“乌纱帽”原来指什么?在文中指什么?

  3、默读课文3-10自然段。

  (1)于谦不肯带东西去贿 赂,他的'手下是怎么说的?于谦又是怎么说的?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重点理解于谦和手下的几次对话。

  a、自由读,分角色读。教师指导朗读。(手下人的话应该读出着急的语气,于谦的话应该读出轻松、幽默,但立场坚定的语气)

  b、学习反问句:“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给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课件出示两句话,学生比较哪一个句子语气强烈些。

  学生试着小结什么是反问句。

  c、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找出来读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d、再读对话,分角色读,品味于谦的语言,理解于谦的高尚。

  (二)理解课题,了解人物特点

  1、课文通过这件事可以反映于谦有哪些优秀品质?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2、课文为什么要以“两袖清风”为题?

  (三)拓展延伸

  找找于谦写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体会于谦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优秀品质。

小学三年级语文《两袖清风》原文及教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z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