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导语】认真观察、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信息,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升经验、获得进步。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好观察记录呢?今天®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推荐了详尽版托班观察记录范本,欢迎大家的参考借鉴。
【篇一】
周五的下午,孩子们吃过的餐点后,像往常一样高兴地进入了自主性区角活动。进入美工区的孩子有:佳俊、志远、欣彤、伟杰和思怡五位小朋友。
活动一开始,孩子各玩各的,思怡和欣彤在捏饺子、志远在做饼干、佳俊在捏怪兽、伟杰在捏恐龙。伟杰捏好恐龙后,他兴奋的叫起来:“你们看。像不像鸭嘴龙?”“真的很像,就是脖子有点短了。”佳俊说。“那,我再加点!”志远看到伟杰捏的恐龙很有趣,也有捏恐龙的想法了,他说要捏个剑龙。接着,其他孩子也捏起了恐龙。不一会儿,桌子上的彩泥恐龙又多了几只。可是全是趴着的,平面的。只有一只小剑龙是站着的。思怡好委屈的问:““老师,我的恐龙站不起来?”“对呀,只有小剑龙站得起来,我们的大恐龙都站不起来,”欣彤一脸困惑的说。我启发道:“那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呢?为什么小的站的起来,大的站不稳呢?”“太重了呗!身体那么大,腿那么细,怎么站的住?”聪明的佳俊叫了起来。“那你们想想办法吧?”思怡在我的提示下,把腿加粗了。这样几只“躺”着休息的恐龙呀站起来了。
大班孩子虽然运算思维已经发展,但在平时的活动中具体形象思维还是掌控得不好。伟杰捏出了恐龙,接下来孩子们也加入了捏恐龙的行列,是模仿行为,也是孩子自发的行为,是孩子在认识了解的许多恐龙知识之后的表现愿望。
在讨论为什么恐龙站不起来,孩子们能认识到大小、轻重、身体与腿的比例关系,并且能自己改正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美工区里再新加些材料,如有牙签和一些塑料小棒和各色的小珠子以及一些彩色卡纸。孩子们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自主的取用并摸索常试其用途,有旧的经验的运用也有一些新的创意在里面。
在自主性区角中,教师要关注孩子,观察孩子,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走在孩子的前面,组织孩子集体讨论,发觉孩子的潜能并让孩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要有引导者的角色意识,需要教师简单的言语提示去引导孩子的探索行为,开拓孩子的思路。
【篇二】
儿子快6岁,上大班。平时我观察到儿子在和同学及亲朋好友的接触中,交往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在一个有竞争的环境下,孩子会表现出很明显的抗拒。比如,我们说好一起去打篮球,球场上有其他同龄的小朋友。虽然大家彼此都不认识,但别的孩子过会就玩到一块了。儿子则选择自己拍球,并且离其他小朋友远远的。我多次鼓励他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但他就是不去。儿子是有些胆小软弱、害怕竞争吗?我该怎样引导他才合适呢?
——一位年轻的爸爸
拥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是现代人立身处世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有的家长会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机会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能占据人生的制高点,这与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是相呼应的。但当孩子的行为和自己预定的目标或者程序不符合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焦虑。案例中的爸爸看到儿子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所以担心孩子胆怯,不敢参与竞争。爸爸的担心有道理吗?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对竞争的认识不同
竞争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必须是人们对同一目标的追求,目标不同就不会形成竞争;第二,追求的目标必须是稀有而难得的,数量很多、轻而易举即可得到的目标就不能构成竞争。可见,一个人是否参与竞争,首先取决于他自己的判断,即他认为是否值得一争,以及自己是否能够争取得到,这就是竞争主体对竞争目标的判断和对竞争能力的评估,所以不同的人对竞争的态度是不同的。
竞争是一种挑战,既是挑战他人,也是挑战自我,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把竞争分为“排他性竞争”和“排我性竞争”两大类。前者是把别人当作对手,具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比拼结果;后者是把自己当作竞争对手,今天的我要胜过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又胜过今天的我,这次的我比上次的我还棒,具有浓厚的“自我激励”色彩。
一般来说,在分组打篮球的过程中,根据比赛规则的宽严不同,两组之间会有争抢、传球甚至投篮,确实存在着直接的身体对抗和一定的竞争关系。案例中的儿子没有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表面上看来似乎不愿参与竞争。但他并没有消极地等待或者彻底放弃走开,而是一直在边上练习,其实是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球技,是一种和“旧我”之间的竞争。或者说,孩子在积极地准备,并等待合适的机会加入游戏。
孩子个性不同,对待竞争的表现也会不一样
面对竞争,不同个性的孩子表现不同。外向的孩子喜欢跟人打交道,有的竞争游戏在他们看来,更多的是享受和其他人一起玩的快乐,所以他们会高高兴兴迫不及待地进入游戏。内向的或者谨慎的孩子,会经过观察、判断之后再决定是否参与竞争,这是孩子观察和思考能力更强的表现。当孩子对竞争活动不感兴趣,或者评估竞争目标高于自己的应对能力,感觉自己不是竞争对手的时候,孩子会选择旁观、等待、另找机会,这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清晰,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认识清晰。案例中的儿子可能就是比较谨慎的孩子,或许他经过观察,发现自己需要提高拍球技能,所以决定一直在边上练习。
不良体验或者大人的消极评价会让孩子退缩
我们在重复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以前的经验带来的是愉快体验,比如,自己球技不错、传球到位,和同伴之间比较默契,同伴喜欢自己等等,那么当想到或看到这项活动的时候,就会让人跃跃欲试。相反,若是自己技不如人总被同伴埋怨,或者长辈总以事后诸葛亮的口吻说:“今天你那个球没传好,如果......”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得不好,由此而来的不良情绪体验就会束缚孩子,当孩子认为自己没有把握表现优异的时候,当然不敢贸然加入竞争性游戏了。
了解到可能存在的原因之后,相信家长不会那么焦虑了。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以下建议供参考。
1.建立正确的竞争态度
其实,篮球是一项对身体力量、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头脑的判断和反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团体运动,同时要求球员具有严格的规则意识。对于大班的孩子而言,玩篮球更多的是体验和小朋友相互配合、阻挡对方带来的快乐,为今后孩子能够继续打球积累正向情感体验。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分析竞争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多多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鼓励孩子加强自我锻炼,逐步积累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让孩子把竞争的成就感建立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之上,而不是以打败别人、把别人比下去为目标。
2.将竞争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竞争的主体是孩子,而不是家长,家长要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不以自己的意志来代替儿童意志,或者仅从自己的角度认为事情很简单,就急迫地催促孩子参与竞争,否则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他会更加退缩,如果家长再贴上“胆小鬼”的负面标签,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就更大了。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自己曾经用“胆小鬼”激将过孩子,孩子果然参与了竞争。从结果而言,家长的策略似乎“见效”了,但这毕竟不是孩子基于自己的判断,是外在刺激的结果,其实是一种盲目的参与,这种方式是在刺激孩子的冲动行为。
3.悦纳孩子的表现,多方面给予支持
案例中的儿子显然是谨慎型的孩子,那么家长就不要急于催促孩子加入游戏。家长可以拿一个球和孩子一起玩,或者和孩子轮流玩,让孩子自然地观察爸爸是怎么拍球、怎么阻挡的。同时仔细观察孩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孩子一旦做对了,马上热情地给予肯定:“嗯,就这样做,太好了!”以此来增强孩子的信心。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爸爸用对比法:示范正确和错误的动作,请孩子观察后说一说哪个动作合理、为什么,来促使孩子仔细观察、领会动作要领,然后再一起练习。
当孩子基本掌握动作之后,爸爸可以带着孩子走向其他小朋友:“你们打得真不错!我儿子也喜欢打球,你们一起玩三打三好不好?”给儿子做一个加入游戏的示范,减少孩子融入的压力。
童年是人生之始,孩子的一生还很长。作为家长,遇到事情不必焦虑,和孩子一起慢慢来,共同成长。
【篇三】
案例描述与分析
清晨,郑玉和大姨牵着手,小脸阴阴的,慢慢地走了过来,还没到教室门口,眼泪下来了,她抬起头,紧紧抓住大姨的衣服:“大姨,大姨……”轻声地纠缠着什么,大姨连连点头,嘴里也叨咕着。我迎了上去,郑玉住了口,手却抓得更紧了,试图拉着大姨往回走。“郑玉,为什么哭呀?”郑玉看了我一眼,显得更着急了,近乎哀求地缠着大姨边哭边说:“大姨,我要回去,嗯……嗯……”大姨惟恐老师批评她,连忙说:“陆老师,我们到楼下去一趟,待会儿再上来。”说着,带着郑玉下楼去了。“唉……”我无奈地轻叹了口气。
郑玉是个内向偏于孤僻的孩子,小班时是哭得较“韧”的几个孩子,小班第一学期快近尾声时,才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可是已经是中班下学期了,而且开学也已两个星期,依旧每天来园时要哭,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我曾经分析过郑玉的个性,她的先天气质偏于抑郁质,心理表现为敏感,畏缩,孤僻。但从她的行为,语言,思维各方面分折,却有其特殊性:郑玉的自理能力较弱,比如中午吃饭,饭菜都放在桌上了,她却用手支着头,一脸不高兴地看着饭碗,要是我们要求她:“郑玉,都上中班了,已经是大孩子了,要自己吃饭了”她就别过脸,一滴一滴开始掉眼泪了。问她怎么了,不是“菜我不要吃”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光”但只要老师提出:“郑玉,老师来喂你。”她就张大嘴,一口一口地把饭菜都吃光了,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她对美工活动和计算活动兴趣不高,经常犯难地说“我不会。”完成得也很慢。但是郑玉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得很好,口齿清楚伶俐,表达流畅,思维有序,回答问题正确,想象能力也丰富。综合这些情况,我认为郑玉的先天气质虽然偏于抑郁质,但其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并不是“弱型”的,相反是属于“强型”中的“活泼型”这一类型。造成郑玉种种行为性格问题的,是后天教育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是性格对气质起了制约作用,即性格形成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了某些气质特点。仔细分析郑玉的家庭情况:她自幼是大姨带大的,最亲最依赖是大姨,父母虽是同住,他们的主要任务可能也就是给她讲讲故事,做些交流,吃,穿、睡都是大姨照料的,连假期也跟着大姨回乡下,(虽然其母亲也有寒暑假)。大姨是个尽心尽责的保姆,但在教育上,不懂或不能象父母那样要求她,只是一味依着她,任何事一手包办,所以造成大脑思维发达,动作行为迟缓,性格自尊又相对孤僻的现状。
如何使郑玉的性格变得开朗,主动活泼起来,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首先确定采取的教育手段是以鼓励为主,但不能纵容,要求她做的,必须去做,至于做的结果,不管如何都应得到老师的表扬,以滋长她的自信,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别的孩子愿意主动找她玩。对于孩子的家长,多与他们交流,解释如何对孩子适度的放手,给其适当的锻炼机会,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等等。
隔了几天,郑玉带了顶红色毛线帽来幼儿园,依旧不太高兴,我迎上去,笑咪咪地说:“哟,今天郑玉带了顶小红帽吗,真漂亮!”这两天孩子们正在听《小红帽》的故事,郑玉听了,嘴角不由地往上一翘,整张小嘴脸得意起来。“戴这么漂亮的小红帽,可是不会哭的噢,来,跟大姨再见,我们给小朋友看看去”郑玉忘了哭的事,高兴地走到一堆女孩子面前。连着几天,郑玉都带着小红帽来
幼儿园,即使有时候控制不住眼泪,也别过脸去,不让我看到,我再一夸她,一会儿就好了。怎样解决郑玉吃饭难的问题呢?这天,郑玉又支着头,撅着嘴,看着饭碗,我故意说“我们郑玉呀,最能干了,小班的小朋友才不会自己吃饭呢,郑玉一定会自己把饭菜吃完的。吃完了,给陆老师看看,奖励她五角星。”郑玉果然吃了起来,可是她不爱吃,过了一会儿,趁我去收拾饭桌的时候,悄悄地把饭菜倒在锅里了,然后兴冲冲地拿着空碗,对我说:“陆老师,我吃光了。”我还真以为她自己吃完了呢,吃惊地摸着她的头,笑咪咪地说:“哟,郑玉真厉害,吃得这么快呀!”旁边的小朋友叫了起来:“没有,她把饭菜倒掉了。”“啊?”这下,我忍住笑了,“郑玉,你把饭菜倒掉了,那今天可没有五角星奖励喽,不过,要是明天,你能把饭菜吃完,一定会得到五角星的。”郑玉点了点头。第二天吃饭前,我及时提醒了她,果然,她吃完了,也得到了奖励。孩子良好行为的出现,如果及时得到肯定,再次出现或多次出现时,持续给予不同形式的正强化,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句话这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能收获一种命运。可以说,我们对孩子采取怎样的教育态度、教育措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体会与反思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提出“身心并重”的健康观,并且进一步认为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则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关键。我国曾因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而当前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中,既要防止单纯重视幼儿身体健康,也要防止片面强调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国儿科医学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动作发展正常。
(2)认知发展正常。
(3)情绪积极向上。
(4)人际关系融洽。心理不健康的幼儿,
其人际关系往往是失调的,或自己远离同伴,或成为群体中不受欢迎者。心理健康的幼儿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中能够谦让。
(5)性格特征良好。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心理健康的幼儿,一般具有热情、勇敢、自信、主动、合作等性格特征,而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常常具有冷漠、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性格特征。
(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如吮吸手指,遗尿,口吃,多动等。
在我们带班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与众不同或表现为与集体格格不入的幼儿,比如象郑玉这样的孩子。而《纲要》要求应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如何通过我们的教育去影响孩子或者说是进行早期干预,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健康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实施策略,比如: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即寓学于乐,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体会到来自成人对他的肯定,这样自然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反复、巩固。又如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因此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觉,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的理念,关注幼儿的表现,实施指导策略。再如: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取得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更为重要,否则来自任何一方的消极影响都将抵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纲要》为我们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在贯彻《纲要》实施过程中,的确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比如:幼儿健康教育的策略如何有利于幼儿积极形成健康行为?教师的指导及环境创设如何有利于幼儿主动形成健康行为?如何兼顾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如何摆正成人保护与幼儿独立的关系?等等,需要我们继续深思和探讨。
详尽版托班观察记录范本.doc正在阅读:
详尽版托班观察记录范本10-31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学习笔记第18课ElectricCurrentsinModernArt05-01
2016山东口腔助理医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已正式开通07-04
2023年甘肃白银高考满分多少分?10-20
写景的作文300字美丽的乡村,五年级写景作文:美丽的乡村_500字11-26
10月护士预备党员转正申请03-03
初中环保作文:保护人类母亲08-20
2017年新疆司法考试分数线【已公布】03-14
2019年四川雅安会计继续教育报名入口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