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真希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副标题: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真希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03 20:13:4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 导语】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真希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真希望》原文

  我真希望,

  烟囱里飘出来的,

  不是浓浓的黑烟,

  而是轻盈洁白的云彩。

  我真希望,

  烟囱里喷出来的,

  不是灰灰的粉尘,

  而是清澈晶莹的泉水。

  我真希望,

  烟囱里吐出来的,

  不是难闻的气味,

  而是淡淡的芬芳。

  我真希望啊,

  我真希望,

  我们居住的地球上,

  树更绿,

  花更红,

  小鸟的歌声更动听更悠扬。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真希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希、囱、而”等10个生字,会写“而、囱、扬、洁、彩、芬、芳、晶”8个字以及以下词语:而是、洁白、烟囱、云彩。

  2、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教学理念】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理念有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尊重学生的朗读体验,学生愿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3、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环境被污染,治理污染刻不容缓,并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4、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依据】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再现生活,使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2、充分发挥电脑课件的动画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

  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3、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初读课文谈自己的想法时,由于理解比较浅显,可能会表达不准确,这时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在课外调查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调查的内容可能会局限于某些方面,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大量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处理信息的方法,帮他们扩大调查内容的范围。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希望自己能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播放课件)人人都想住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那里绿树成林,空气清新,多美啊!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我真希望》。

  2、板书课题,指导有感情读好课题。

  (点评:通过课件中的图画、音乐及教师生动的描述,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希望之中。)

  二、初读课文,认知生字

  1、师:借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圈出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在一块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课件显示生字)。

  ①小老师领读(有注音),想领读哪个就读哪个。

  ②集体读(有注音)。

  ③开火车读(无注音)。

  ④抢读(无注音,打乱顺序)。

  ⑤游戏:读字救小羊。(课件显示情境:大森林里,小羊站一边,大灰狼站在另一边。大灰狼慢慢走近小羊,学生同时大声快速准确读出生字。如果学生还没读完,大灰狼就走到了小羊跟前,大灰狼就会吃掉小羊;如果学生读完生字大灰狼还没走到小羊跟前,大灰狼就会停下来,小羊就得救了。)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同桌听。

  (点评: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体现教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创造多种朗读方式,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由于生字教学比较枯燥,课件“读字救小羊”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生字的快乐当中。)

  三、朗读感悟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并找出问题,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边读边讨论。

  2、小组交流并讨论:“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希望?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的心情?屏幕上随机出现相应的画面内容。

  3、全班汇报,朗读感悟。

  ①整体要求每小节以“我真希望”开头,重音应落在“真”上,突出一片真心。后两句“不是……而是……”,语调应由低沉,逐渐转向明快;用轻柔、向往的节奏和语调读好每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把无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达出来。

  ②第一小节屏幕显示:浓浓的黑烟——轻盈洁白的云彩。

  引导学生理解“轻盈洁白”,从而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

  第二小节屏幕显示:灰灰的粉尘——清澈晶莹的泉水。

  引导学生想像泉水清澈见底,晶莹透亮的样子,理解“清澈晶莹”一词,并读好它。

  第三小节屏幕显示:浑浊的气体——象征香味的略带彩色的气体。

  引导学生体会浑浊气体刺鼻的味道,理解“芬芳”一词,从而指导学生读好“淡淡的芬芳”。

  第四小节:美好的环境——树绿、花红、小鸟鸣叫。

  引导学生理解“我真希望”反复出现的含义,及最后省略号所代表的意思,从而指导学生读出内心希望的强烈,感受结尾意蕴深远。

  (学生先说哪一节,就先出示哪一节,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4、感情朗读

  ①学生自由读全诗。

  ②男女生分读全诗。

  ③教师引读:我真希望……

  不是……

  而是……

  ④看屏幕,学生配乐齐背。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朗读感悟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表达出来,自由发挥自己的朗读技巧。)

  四、联系实际,加深感悟,指导实践

  1、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录像资料。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不希望看到,请看屏幕。

  2、指导实践,布置作业(课件显示提纲)

  师:这些现象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课后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做一次调查,存在哪些污染,如何治理,咱们下一节课交流。

  (点评:通过观看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深化本课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布置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动笔写小诗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课文,导入

  1、读生词卡片;

  2、背诵课文。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深入调查了周围的环境,你有什么收获吗?

  (点评:把学生从课前的状态迅速带入情境中,将入境和复习结合起来。)

  二、交流调查结果,拓展延伸

  1、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谈自己的感受。

  师:做了这么细致的调查,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新的希望吗?该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呢?

  3、语言实践,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模仿课文中诗歌的表达形式,用上“我真希望”的开头,把自己对改变环境的愿望写一写,可以写一段,也可以写二至三段。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点评:通过实际调查交流汇报,使学生深深感触到污染无处不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通过写小诗,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口语表达及写话的训练。)

  三、巩固课文,加强语言文字的练习

  1、出示问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洁白的()芬芳的()动听的()

  2、指导“我会写的字”

  ①出示我会写的字,引导观察。

  ②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

  ③根据书写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④学生再练。

  3、采集本课中表达环境美的词语。

  (点评:通过这个板块的练习,强化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将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指导更有针对性。)

  四、总结

  师:学了这一课,让我们大家赶快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真希望》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主动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达到启迪思想,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会读课文,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完《我真希望》这篇诗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我引导学生通过查阅、交流资料,调查周围环境污染及治理的情况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课后习题的要求,用上“我真希望”开头,模仿本诗的表达形式,把你对改变环境的愿望写一写。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把无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学中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条件,让学生用心去观察、体验、发现,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二年级语文《我真希望》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I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