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_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副标题: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时间:2023-11-20 10:4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在3.14, , , ,π,2.01001000100001这六个数中,无理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计算器—数的开方.
【分析】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包括三方面的数:①含π的,②一些有规律的数,③开方开不尽的数,根据以上内容判断即可.
【解答】解:无理数有﹣ ,π,共2个,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无理数的定义的理解和运用,注意: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包括三方面的数:①含π的,②一些有规律的数,③开方开不尽的数.
 
2.﹣π,﹣3, , 的大小顺序是(  )
A. B. C. D.
【考点】实数大小比较.
【分析】根据实数比较大小的法则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π≈﹣3.14<﹣3,
∴﹣π<﹣3<0,
∵ > ,
∴﹣π<﹣3< <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大小比较,熟知实数比较大小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计算 的结果为(  )
A.3 B.﹣3 C.±3 D.4.5
【考点】算术平方根.
【分析】此题只需要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对9开平方取正根即可.
【解答】解: =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运算,比较简单.
 
4.若2m﹣4与3m﹣1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则m的值是(  )
A.﹣3 B.﹣1 C.1 D.﹣3或1
【考点】平方根.
【分析】依据平方根的性质列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当2m﹣4=3m﹣1时,m=﹣3,
当2m﹣4+3m﹣1=0时,m=1.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方根的性质,明确2m﹣4与3m﹣1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矩形直尺的一组对边上.如果∠2=60°,那么∠1的度数为(  )

A.60° B.50° C.40° D.3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30°+∠1,由于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3=60°,即可解答.
【解答】解:如图,
∵∠3=∠1+30°,
∵AB∥CD,
∴∠2=∠3=60°,
∴∠1=∠3﹣30°=60°﹣30°=3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也利用了三角形外角性质.
 
6.点B(m2+1,﹣1)一定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点的坐标;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确定出点B的横坐标是正数,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
【解答】解:∵m2≥0,
∴m2+1≥1,
∴点B(m2+1,﹣1)一定在第四象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7.如图,哪一个选项的右边图形可由左边图形平移得到(  )
A. B. C. D.
【考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作答.
【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C中的图形是平移得到的.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以致选错.
 
8.若y轴上的点A到x轴的距离为3,则点A的坐标为(  )
A.(3,0) B.(3,0)或(﹣3,0) C.(0,3) D.(0,3)或(0,﹣3)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分点在y轴正半轴和负半轴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解答】解:若点A在y轴正半轴,则A(0,3),
若点A在y轴负半轴,则A(0,﹣3),
所以,点A的坐标为(0,3)或(0,﹣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主要利用了y轴上点的坐标特征,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
 
9.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6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  )

A.(2016,1) B.(2016,0) C.(2016,2) D.(2017,0)
【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
【分析】设第n此运动后点P运动到Pn点(n为自然数).根据题意列出部分Pn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P4n(4n,0),P4n+1(4n+1,1),P4n+2(4n+2,0),P4n+3(4n+3,2)”,依此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设第n此运动后点P运动到Pn点(n为自然数).
观察,发现规律:P0(0,0),P1(1,1),P2(2,0),P3(3,2),P4(4,0),P5(5,1),…,
∴P4n(4n,0),P4n+1(4n+1,1),P4n+2(4n+2,0),P4n+3(4n+3,2).
∵2016=4×504,
∴P2016(2016,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的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变化规律“P4n(4n,0),P4n+1(4n+1,1),P4n+2(4n+2,0),P4n+3(4n+3,2)”.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罗列出部分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是关键.
 
10.如图,AB∥CD,∠P=40°,∠D=100°,则∠ABP的度数是(  )

A.140° B.40° C.100° D.6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延长AB交DP于点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EP=∠D=10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解答】解:延长AB交DP于点E.
∵AB∥CD,
∴∠BEP=∠D=100°,
∴∠ABP=∠BEP+∠P=100°+40°=14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
 
11.如图,已知∠MOQ是直角,∠QON是锐角,OR平分∠QON,OP平分∠MON,则∠POR的度数为(  )

A.45°+ ∠QON B.60° C. ∠QON D.45°
【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
【分析】先根据∠MOQ是直角,∠QON是锐角,OP平分∠MON得出∠PON的表达式,再由OR平分∠QON得出∠NOR的表达式,故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MOQ是直角,∠QON是锐角,OP平分∠MON,
∴∠PON= (∠MOQ+∠QON)= (90°+∠QON)=45°+ ∠QON,
∵OR平分∠QON,
∴∠NOR= ∠QON,
∴∠POR=∠PON﹣∠NOR=45°+ ∠QON﹣ ∠QON=45°.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即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2.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1和∠2互补,那么l1∥l2 B.如果∠2=∠3,那么l1∥l2
C.如果∠1=∠2,那么l1∥l2 D.如果∠1=∠3,那么l1∥l2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
【解答】解:A、∠1和∠2是邻补角,一定互补,与l1∥l2没有联系,故选项错误;
B、∠2和∠3是同旁内角,当∠2+∠3=180°时,才有l1∥l2,故选项错误;
C、∠1和∠2是邻补角,与l1∥l2没有联系,故选项错误;
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不能遇到相等或互补关系的角就误认为具有平行关系,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
 
13.如图所示,在灌溉农田时,要把河(直线l表示一条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设计了四条路线PA,PB,PC,PD(其中PB⊥l),你选择哪条路线挖渠才能使渠道最短(  )

A.PA B.PB C.PC D.PD
【考点】垂线段最短.
【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PA,PB,PC,PD四条路线中只有PB⊥l,
∴PB最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线段最短,熟知“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已知方程组 ,则x+y的值为(  )
A.1 B.5 C.﹣1 D.7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
【分析】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解确定出x与y的值,即可求出x+y的值.
【解答】解: ,
①×3+②×2得:5y=15,即y=3,
把y=3代入①得:x=4,
则x+y=4+3=7,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
 
15.如图,AB⊥BC,∠ABD的度数比∠DBC的度数的两倍少15°,设∠ABD和∠DBC的度数分别为x°、y°,那么下面可以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的方程组是(  )

A. B.
C. D.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两角互余和题目所给的关系,列出方程组.
【解答】解:设∠ABD和∠DBC的度数分别为x°、y°,
由题意得,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二、解答题(共75分)
16.解方程:3(x﹣2)2=27.
【考点】平方根.
【分析】方程两边都除以3,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开方,最后求出即可.
【解答】解:3(x﹣2)2=27,
(x﹣2)2=9,
x﹣2=±3,
x1=5,x2=﹣1.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难度不是很大.
 
17.计算| ﹣2|﹣( ﹣1)+ .
【考点】实数的运算.
【专题】计算题;实数.
【分析】原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原式=2﹣ ﹣ +1﹣4=﹣1﹣2 .
【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8.解方程组 .
【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计算题.
【分析】观察本题中方程的特点本题用代入法较简单.
【解答】解: ,
由①得:x=3+y③,
把③代入②得:3(3+y)﹣8y=14,
所以y=﹣1.
把y=﹣1代入③得:x=2,
∴原方程组的解为 .
【点评】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掌握方程组解法中的代入消元法.
 
19.看图填空:已知如图,AD⊥BC于D,EG⊥BC于G,∠E=∠1,
求证:AD平分∠BAC.
证明:∵AD⊥BC于D,EG⊥BC于G( 已知 )
∴∠ADC=90°,∠EGC=90°( 垂直的定义 )
∴∠ADC=∠EGC(等量代换)
∴AD∥EG(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E=∠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又∵∠E=∠1( 已知)
∴∠2=∠3( 等量代换 )
∴AD平分∠BAC( 角平分线的定义 ).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推理填空题.
【分析】由垂直可证明AD∥EG,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1=∠2=∠3=∠E,可证得结论,据此填空即可.
【解答】证明:
∵AD⊥BC于D,EG⊥BC于G(已知),
∴∠ADC=90°,∠EGC=90°(垂直的定义),
∴∠ADC=∠EGC(等量代换),
∴AD∥E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1( 已知),
∴∠2=∠3(等量代换),
∴AD平分∠BAC(角平分线的定义).
故答案为: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角平分线的定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b∥c⇒a∥c.
 
20.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 ,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b,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试计算a2006+(﹣b)2的值.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分析】根据方程组的解的定义,解 应满足方程②,解 应满足方程①,将它们分别代入方程②,①,就可得到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得a,b的值,代入代数式即可.
【解答】解:甲看错了①式中x的系数a,解得 ,但满足②式的解,所以﹣12+b=﹣2,解得b=10;
同理乙看错了②式中y的系数b,解 满足①式的解,所以5a+20=15,解得a=﹣1.
把a=﹣1,b=10代入a2006+(﹣b)2=1+100=101.
故a2006+(﹣b)2的值为10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定义,以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21.如图,在△ABC中,CD⊥AB于D,FG⊥AB于G,ED∥BC,
求证:∠1=∠2.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证明题.
【分析】易证CD∥F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得.
【解答】证明:∵CD⊥AB,FG⊥AB,
∴∠CDB=∠FGB=90°,
∴CD∥FG,
∴∠2=∠3,
∵DE∥BC,
∴∠1=∠3,
∴∠1=∠2.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正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证明.
 
22.低碳生活的理念已逐步被人们接受.据相关资料统计:
一个人平均一年节约的用电,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8kg;
一个人平均一年少买的衣服,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6kg.
甲、乙两校分别对本校师生提出“节约用电”、“少买衣服”的倡议.2013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共60人,因此而减排二氧化碳总量为600kg.
(1)2013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2)2013年到2015年,甲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每年增加相同的数量;2015乙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比2014增长了50%,且2014年乙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是甲校响应本校倡议人数的2倍多8;2015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总人数比2014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总人数多100人.求2014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减排二氧化碳的总量.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分析】(1)设2013年甲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为x人,乙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为y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2)设甲校每年增长的人数为m,根据2014年乙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是甲校响应本校倡议人数的2倍多8;2015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总人数比2014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总人数多100人.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1)设2009年甲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为x人,乙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为y人,依题意得:

解得, .
答:2013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分别是20人和40人.
(2)设甲校每年增长的人数为m,则
甲校2015年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为:(20+m)×2.
乙校2014年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为:2(20+m)+8.
乙校2015年响应本校倡议的人数为:[2(20+m)+8](1+50%).
[2(20+m)+8](1+50%)+(20+m)×2=20+m+2(20+m)+8+100,
解得m=28.
∴18×[20+28+2(20+28)+8]=2376(kg),
∴2014年两校响应本校倡议减排二氧化碳的总量为2376 kg.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
 
23.已知△A1B1C1是由△ABC经过平移得到的,其中,A、B、C三点的对应点分别是A1、B1、C1,它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如下表所示:
△ABC A(a,0) B(3,0) C(5,5)
△A1B1C1 A1(﹣3,2) B1(﹣1,b) C1(c,7)
(1)观察表中各对应点坐标的变化,并填空:a= 1 ,b= 2 ,c= 1 ;
(2)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及△A1B1C1;
(3)△A1B1C1的面积是 5 .

【考点】作图-平移变换.
【分析】(1)根据点B横坐标的变化求出向左平移的距离,根据点C纵坐标的变化得出向上平移的距离即可;
(2)在坐标系内描出各点,再画出△ABC及△A1B1C1即可;
(3)矩形的面积减去两个顶点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
【解答】解:(1)∵B(3,0),B1(﹣1,b),
∴向左平移的距离=3+1=4,
∴a﹣4=﹣3,解得a=1,
5﹣c=4,解得c=1;
∵C(5,5),C1(c,7),
∴向上平移的距离=7﹣5=2,
∴n=0+2=2.
故答案为:1,2,1;
(2)如图△ABC及△A1B1C1即为所求;
(3)由图可知,S△A1B1C1=4×5﹣ ×4×5﹣ ×2×4=5.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平移变换,先根据题意得出图形平移的方向,再根据图形平移不变性的性质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a,0),B(n,0)且a、n满足|a+2|+ =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CD.
(1)求点C,D的坐标及四边形OBDC的面积;
(2)如图2,若 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PO,当点P在BD上移动时(不与B,D重合)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3)在四边形OBDC内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O,PB,PC,PD,使S△PCD=S△PBD; S△POB:S△POC=1?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
【分析】(1)根据被开方数和绝对值大于等于0列式求出b和n,从而得到A、B的坐标,再根据向上平移4个单位,则纵坐标加4,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横坐标加3,求出点C、D的坐标即可,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
(2)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AB∥CD,再过点P作PE∥AB,根据平行公理可得PE∥CD,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DCP=∠CPE,∠BOP=∠OPE,然后求出∠CPO=∠DCP+∠BOP,从而判断出比值不变;
(3)根据面积相等的特殊性可知,点P为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即PB=PC,因此根据中点可求出点P的坐标.
【解答】解:(1)如图1,
由题意得,a+2=0,a=﹣2,则A(﹣2,0),
5﹣n=0,n=5,则B(5,0),
∵点A,B分别向上平移4个单位,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
∴点C(1,4),D(8,4);
∵OB=5,CD=8﹣1=7,
∴S四边形OBDC= (CD+OB)×h= ×4×(5+7)=24;
(2) 的值不发生变化,且值为1,理由是:
由平移的性质可得AB∥CD,
如图2,过点P作PE∥AB,交AC于E,则PE∥CD,
∴∠DCP=∠CPE,∠BOP=∠OPE,
∴∠CPO=∠CPE+∠OPE=∠DCP+∠BOP,
∴ =1,比值不变.
(3)存在,如图3,连接AD和BC交于点P,
∵AB=CD,A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P=CP,
∴S△PCD=S△PBD; S△POB:S△POC=1,
∵C(1,4),B(5,0)
∴P(3,2).



【点评】本题是几何变换的综合题,考查了线段平移与点的坐标的关系,明确点的坐标的平移原则:①上移→纵+,②下移→纵﹣,③左移→横﹣,④右移→横+;同时对于面积的关系除了熟记面积公式外,要知道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第二问中角的比值的证明,在几何中很少出现,不过此题分子与分母中角的大小相等,属于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的结论.

初一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Mm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