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祝酒歌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三篇】

副标题: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三篇】

时间:2024-03-06 22:5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案# 导语】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文档大全网小编整理了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赏析惊愕交响曲》
  一、课题

  《赏析惊愕交响曲》

  二、教材分析

  《惊愕交响曲》是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的必修教学内容。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着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演奏,培养学生简单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自演奏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实践演奏,完成教学。

  (2)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演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兴趣。

  (2)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段赏析惊愕交响曲

  2.通过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视唱、试奏、合奏等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熟悉该曲的主题部分,从而促成“随风潜入曲”的良好效应。

  2.“生本课堂243”教学模式的实施。利用导学案媒介,针对学情,灵活处理“前置性补偿--新知探究--形成性检测--后续性补偿”四环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生动课堂、生本课题、生成课堂、生长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问题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见板书设计)

  (二)学生分析作品,用乐器演奏作品片段

  现有乐器;竖笛、钢琴、小提琴、二胡。

  1.主题:全体同学用竖笛演奏。(强弱变化如何处理?注意最后一个音。)

  2.分析与演奏四个变奏及尾声:让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1)变奏一:再次请学生欣赏片段,听一听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哪种乐器来演奏?作品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海顿为什么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请同学欣赏片段。

  (3)变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片段,两个声部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4)变奏四:

  ①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衬托。欣赏这部分内容,使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后半部分,使用了什么乐器?我们用什么乐器演奏,作品是如何变奏的?最后的强奏如何处理?

  (5)尾声:

  作者如何处理情绪?为什么?我们怎样演奏?

  3.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连接及不同乐器的进入。

  (三)小结变奏曲式并欣赏其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过演奏作品,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变奏曲式?请学生再欣赏两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进一步体会变奏曲式。(《小星星变奏曲》、《少女的祈祷》)

  (四)总结

  通过演奏作品,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变奏曲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l.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2.变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题结构,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衬托。主题可以用竖笛演奏,人数可以减半,(反复时换另一半),可用弦乐奏十六分音符,可选择小题琴或二胡。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惊愕”之后的愉悦。

  3.变奏二:弹钢琴的同学为我们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变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竖笛演奏。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这部分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所有乐器一起强奏,钢琴演奏六连音衬托。学生全体演奏。

  作品用弦乐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许多变化节奏,丰富作品。部分学生演奏,其他学生聆听。强奏时所有竖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声:情绪有些压抑,暗淡。因为“惊愕”过后一切都不会改变。竖笛演奏人数减半,弱收。全体学生完整演奏作品。(学生总结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通过学生分析作品,并通过选择身边熟悉的乐器亲自演奏作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教学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高一音乐欣赏一单元第五课内容。《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创作的代表性的作品。它深刻地体现了贝多芬作品中所特有的史诗性和英雄性,是一部具有典型贝多芬风格的古典交响曲,极具欣赏价值。

  【年级】:高一

  【教学内容】1、欣赏《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2、了解交响曲、贝多芬生平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知识目标:理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3、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交响乐、作曲家生平资料等,在课堂上交流、补充,培养学生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了解交响乐知识的基本常识,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地情感,欣赏《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并熟悉其第一、第二主题。能够对交响音乐感兴趣,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对比,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教法:跟唱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互联网、书籍、音响等)收集有关交响音乐,贝多芬与《命运交响曲》地资料,以备这节课交流、补充。

  老师:准备相关资料,音响、课件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请两名同学表演见面握手的情景:

  互相看得见

  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位出什么了吗?

  请这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回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里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我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贝多芬。

  贝多芬简介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出示贝多芬画像,通过神情揣摩他的性格

  (学生通过课前网络书籍资料的查找对他已有所了解,可互相补充)

  课件展示,看短片,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主要代表作

  师:我想,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三、呈示部音乐片段欣赏

  1、主部主题欣赏

  a.欣赏后,课件展示: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气氛?

  (阴森恐怖)

  师:对于这个主导动机,贝多芬曾对他的朋友说:“命运就师这样敲门的。”命运交响曲名字也来源于此。

  通过这样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呢?

  (厄运)

  b.看谱例,用跟唱法学唱“命运主题”

  1=be2/4

  f0333|1-|0222|7?-|

  (要求力度强)

  2、副部主题欣赏

  这是一段充满着希望,温馨的抒情旋律,它是作为美好的理想形象而出现的。

  1=be2/4

  p51︱71︱26︱65︱

  (跟唱法学唱)

  3两个主题对比

  分组讨论:这两个主题给我们印象是否一样?(表格比较,略)

  表演对比:

  男同学——命运主题:用强力度演唱,配以敲门动作,模仿厄运敲门的样子;

  女同学——抒情主题:用弱力度演唱,用手画线条,表现美好温馨的情感。

  点评:

  我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动作表现了对不同音乐情绪的理解。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其实我们刚才的手势就是简单的指挥动作,说不定将来我们中间还能出个指挥家呢。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最出色指挥家之一的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杨,请大家看看他师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命运的理解。

  全曲欣赏,分组讨论:

  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用笔记录欣赏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与命运斗争的历程?可以用线条,图画,词语等等,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欣赏完,各组同学交流感受,派代表发言。

  教师举代表性记录进行点评。

  注:(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愤,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对命运的反抗和斗争,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对贵族的厌恶和唾弃,感受着法国*的震撼和激荡,对未来的坚定和激昂,和对幸福的渴望等)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取得胜利

  拓展延伸

  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强调矛盾的对比,不断的反复来加强主题这便是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树立坚强的意志,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

  请同学们举几个与命运作斗争的实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这种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学生发言。

  我们的革命先驱们,是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地与敌人斗争。在这里,让我们重温历史,缅怀革命烈士,请大家全体起立,我们齐唱国歌。

  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材分析: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欣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本课以课本中《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教学目标:

  通过《阳关三叠》等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2、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教具准备:

  1、音响资料:《阳关三叠》(独唱曲)、(伴奏曲);

  《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歌曲;

  《虞美人》(独唱曲);

  《相思意》(新世纪音乐);

  《相见时难别亦难》(流行歌曲);

  2、音像资料《踏歌》(舞蹈)

  3、高一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但愿人长久》(流行歌曲)

  二、上课,师生问好。

  三、提问:

  1、你能说出刚才听到这首歌曲的歌名吗?

  2、你能说出整首歌的歌词吗?

  3、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这首歌。

  (这是宋朝苏轼的一首词,词牌为《水调歌头》,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佳句。这首歌作为一首流行歌曲,为大部分学生所熟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导入课题。

  《西出阳关无故人》

  ——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五、感受《阳关三叠》的艺术魅力。

  1、请一位同学朗诵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2、请同学介绍诗作品的意境及作者。

  3、老师范唱《阳关三叠》,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与歌曲节奏的关系。

  4、小声跟录音学唱。

  5、讨论: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与歌曲《阳关三叠》的节奏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试说明。

  (感受《阳关三叠》艺术魅力这一环节,学生能参与并调动起来,通过读、说、唱、议等活动,初步了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六、交流与分享。

  1、展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资料。

  2、展示老师收集的资料:

  《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相思意》李之仪,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意境与音乐意境的关系。

  《踏歌》(舞蹈);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虞美人》李煜。

  3、讨论:你怎么看诗歌中“诗”和“歌”的关系?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的发现素材,主动的感受资料,主动的探讨问题;

  教师资料展示可视现场情况而定,如学生所带资料不多,教师的资料可多播放一些,反之则少播放一些。)

  七、布置课外探索及总结:

  l、课外探索:在高一语文教材中,选择一首你感兴趣的诗词,试着为它谱曲。

  2、介绍谱曲的有关知识。(简单)

  3、总结:

  (1)学生总结;(略)

  (2)老师总结:

  a、诗词中的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

  b、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c、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我们常说:诗歌诗歌,可见诗和歌是有联系的,《诗经》里的诗歌都是古代的唱词,古人谱上动听的曲子,唱着学,学着唱,也就容易学了。我们学宋词的时候,注意到了,有词牌名、曲牌名之分。宋词的词牌,其实也就是乐曲。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元曲和宋词一样,都是有曲谱的,一个词牌或曲牌,框架是不动的,剧作家或依声填词,或依字行腔,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戏曲。但令人遗憾的是只留下了文字剧本而没有留下音乐。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一些零散的古籍看出一点音乐的足迹和端倪。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可以获悉:音乐与各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歌曲中,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词的灵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在学习音乐时,则可以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一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

  4、齐唱《但愿人长久》结束课程。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N9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