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导语】现代教育学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既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现代教学手段。在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列车上的“人造屏障”》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3.能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墨尔本;生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媒体)师述导入
3、那轻轨的车厢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媒体出示(第1、2节)
请同学自由朗读,然后跟老师一起配合来读读这段话。
4、这就是墨尔本上班高峰时轻轨车厢里的一幕。读了以后,澳洲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文明)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墨尔本的一列轻轨上——
这就是第28课——列车上的“人造屏障”。
二、整体感知
1、“屏障”泛红:这是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píng”。一起读这个词:屏障。
2、什么叫“屏障”?
3、“人造屏障”在文章中指的是什么?轻声朗读课文3-6节,并划句子。
4、交流媒体出示:课题中的“人造屏障”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三、重点学习
1、过渡:这件事文中用了哪一个词来表示?板书:【撒尿危机】
2、这个词所在的句子是那一句?(指名读句)出示并齐读句
3、联系上下文看,这句句子在文中是什么句?(过渡句)体会过渡句作用
4、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在哪几节?
板书:【起因(3-4)经过(5)结果(6)】
(一)学习起因
1、那小外孙的撒尿危机是怎么会引起的呢?轻声读课文第3节,并概括地说说。
2、交流。媒体出示第三节:
(1)读句子并谈自己的理解。读一句说一句。
▲第一句:天气很热理解:(三月)秋老虎(媒体出示),肆虐
▲第二句:时不时地喝饮料换词比较:告诫,告诉板书:【告诫】
▲第三句:列车上没有厕所板书:【提醒】
(2)用一句话复述第三节内容(包含三个要点,加上时间)
3、过渡:然而不幸言中什么呢?自读第4节,画出描写小外孙尿急的句子。
(1)媒体出示句子:
(2)朗读体会
▲第一句:
①那小外孙开头还是强【板:忍】着,只是悄悄地对他母亲说:“妈咪,我想撒尿。”这是为什么?请你从1——4小节中找找答案。
②交流:环境安静(指名读“第二节”),不好意思
③引读:小外孙要撒尿,女儿【责备】他说了些什么呢?——责备归责备,女儿看看表,还是用好言宽慰——板书:【宽慰】
④引读
▲第二句:(点击出示)
①读句,从哪里看出孩子尿是真急了?交流板书:【憋哭嚷】
②过渡
4、媒体出示:
小外孙的这声嚷嚷,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掷了一块石头,原本静悄悄的车厢,顿时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①理解比喻句
②读第一句后半句,车厢原本是怎样安静的?读第二节。什么叫“骚动”?
乘客们的骚动表现在什么地方?联系第二节的内容来说说。
媒体出示:
乘客们以为出了什么事,纷纷过来问长问短。原先阅读书报的人__________问:“()?”闭目养神的人__________问:“()?”窃窃私语交谈着的人__________问:“()?”……
(原先这些人现在怎么样了,说了些什么?)
③根据提示复述第四节内容
(二)学习“经过”
1、过渡:“撒尿危机”牵动了满车厢乘客的心,面对小外孙吵着要撒尿,大家【板:议论纷纷】
媒体出示:
面对小外孙吵着要撒尿,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请同学想像一下,大家会议论些什么?
2、划出文中重点写的两个人:【板:女郎长者】
课文为什么要选择“金发女郎”和“长者”来写?
3、请你找到文中描写金发女郎和长者的句子自由读。
▲媒体出示:
读句。什么叫“急中生智”?在这里“急”是指什么?“智”是指什么?
板书:【送空听子】
▲媒体出示:
读句。什么叫“络腮胡子”?
那么我们大人应该怎样尊重他呢?指名读句——
▲媒体出示:板书:【发动乘客】
读句,从哪些词看出对孩子的尊重?圈出:一角,背对着,一圈(为什么?挡住,不引人注意)
齐读句。
(三)学习“结果”
1、引读结果部分,板书:【解决】2、理解“谙”(熟悉)
(四)复述训练:
以“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牵动了满车厢乘客的心。”为总起句,借助板书复述第5、6节内容。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28、列车上的“人造屏障”
告诫提醒责备宽慰
起因(3-4)
忍憋哭嚷
撒尿危机议论纷纷
经过(5)女郎送空听子
长者发动乘客
结果(6)解决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联系课文内容理“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3.感受墨尔本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和墨尔本人的文明与热心。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复述课文。
3.展开合理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感受澳大利亚人民有着良好的公民意识,都能很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媒体出示:第1、2节
媒体出示:28、列车上的“人造屏障”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墨尔本;生读
2.(出示媒体)师述:墨尔本是一座城市的名称,他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是个充满活力和欢乐的地方,那里风光秀丽、空气清新,交通便利,17条轻轨犹如纽带连接着城市的每个角落。
3.那轻轨的车厢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来,让我们走进车厢,看一看。媒体出示第1、2节,配合读。
4.这就是上班高峰时墨尔本轻轨车厢里的一幕。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墨尔本的一列轻轨上(一起来读课题)(师板题)28、列车上的“人造屏障”
5.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文中的“人造屏障”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6.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文中的“人造屏障”指的是什么?
7.出示“屏障”:这是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píng”。一起读这个词:屏障。
8.屏障就是像屏风一样遮挡物体的东西,比如山岭和岛屿就是天然屏障。那“人造屏障”在文章中指的是什么?交流:十几位乘客,在车厢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有特殊的含义,所以要加双引号。
9.这件事情发生的地点在一列轻轨列车上,(板书:地点一列轻轨列车上)时间是三月,(板书:时间三月)事情的起因?(板书:起因小外孙、撒尿危机)事情的结果(谁帮助小外孙解决撒尿危机?)(板书:结果:解决澳洲人)
10.谁能看着老师的板书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媒体出示:开头他还强忍着,只是悄悄地对他母亲说:“妈咪,我想撒尿。”这时被小便憋得面红耳赤的小外孙,索性哭鼻子,耍脾气地高声嚷了起来:“妈咪,我熬不住,我要撒尿啦!”媒体出示:责备归责备,女儿看看表,还是好言宽慰:“乖孩子,熬一下,再过半个多小时就到终点站了。”缓兵之计媒体出示句子:这时被小便憋得面红耳赤的小外孙,索性哭鼻子,耍脾气地高声嚷了起来:“妈咪,我熬不住,我要撒尿啦!”媒体出示:喝了饮料,没有厕所,众目睽睽,缓兵之计媒体出示:乘客们,轻轨正在行驶,当听到小外孙的叫嚷,正在专心致志阅读书报的你,会。
媒体出示:第5小节媒体出示: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牵动了满车厢乘客的心。一位金发女郎();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长者()。
三、深入学习,研读课文。
二、研读第3、4节
1.那小外孙的撒尿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呢?轻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交流。(天气很热,小外孙喝了很多饮料,列车上没有厕所。)
3.那小外孙尿急到什么程度?请同学默读第4小节,用浪线画出描写小外孙尿急的句子。
(1)媒体出示;
(2)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句话。开头他还强忍着,只是悄悄地对他母亲说:“妈咪,我想撒尿。”,这是为什么?先别急着回答,请同学再来读读文章1——4小节,找找答案。
①因为车厢里安静极了,孩子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提到撒尿的事。
②外公、妈妈告诫、提醒过他不要多喝饮料,以免上厕所,现在不幸言中,他怕外公、妈妈责怪。谁能用上“并且”这个词,将小外孙悄悄地跟母亲说话的两个原因连起来说一说。
(3)“我”与女儿虽然已经提醒和告诫过小外孙,然而不幸言中。小外孙真的尿急了。他可能是害怕妈妈的责怪,所以„„可能是孩子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提到撒尿的事,所以„„(师对着这个孩子)车上没有厕所呀!女儿忍不住责怪孩子,但为了安抚孩子,女儿看看表,(做看表的动作)使出了缓兵之计。“缓兵之计”的“缓”是延缓的意思,“计”是“方法”的意思,“缓兵之计”就是延缓敌人进攻的方法。女儿妈妈的缓兵之计是用好言宽慰,来拖延孩子的小便时间。
(4)听了妈妈的话,孩子又是什么反应?第二句话谁来读?在提示语中加上了人物的神态、动作的词,就能充分表现出人物的说话时的心情。请男同学再来读读这段话。
(5)前面我们朗读了小外孙感到尿急的句子,请大家根据媒体上的提示,按一定的顺序将“撒尿危机”形成的过程连起来简要地说一说。(媒体出示:喝了饮料,没有厕所,众目睽睽,缓兵之计)小结:抓住文章的关键,按一定的顺序,运用自己组织语言,将“撒尿危机”的形成原因简明扼要地讲述清楚了。这就是“简要复述”。
4.车厢里原先安静极了!乘客们„„。可是,乘客们忽然听到„„,小外孙的这声嚷嚷,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掷了一块石头,原本静悄悄的车厢,顿时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乘客们以为出了什么事,纷纷过来问长问短。
(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车上的一位乘客,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书报,或者正在闭目养神,或者正在窃窃私语,听到这声嚷嚷,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来想像。从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乘客们对小外孙真切关心,情况问得真仔细,这就是问长问短。
三、研读第5小节
1.撒尿危机引发了车厢内的骚动,这骚动又变为了“牵动”。(媒体出示第5小节)第5小节围绕第一句话,讲述了两个事例,具体写出“撒尿危机”是如何牵动车厢内乘客的心的。下面我读第一句话。女同学读第一个事例,男同学读第二个事例,一起来读读这一节。
2.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两个事例,完成填空。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牵动了满车厢乘客的心。一位金发女郎(递给我们一个崭新的饼干听);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长者(发动了乘客,围成“人造屏障”。)。
3.看,这个填空就是抓住第5节的结构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来帮助我们简要复述课文的内容。简要复述与我们以前学的详细复述不同,一般在时间有限,别人也只需要大致了解事情的经过时可以运用简要复述,当然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
4.在长者的发动下,十几位乘客,在车厢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
5.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乘客的一个细节动作就是背靠背地站成一圈,这么做就是为了维护孩子的尊严。
6.一场列车上的“撒尿危机”就这样戏剧性地解决了。乘客没有埋怨与责备,有的却是真诚地帮助与关爱。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列车上的“人造屏障”,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用“不仅„„而且„„”这组关联词来说一说。(板书:不仅„„而且„„)。
四、复习巩固。
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墨尔本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城市。”不仅仅是因为它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更因为它充满了人情味,时时让人感到温馨。在商店里、在车站、在路上,随处可见的是微笑。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作业设计:
1.完成上海作业
2.听写本课词语
3.本篇文章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4.预习29课(课文读四遍,解决不懂的字和词语)。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3、能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教学重点、难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那么大家知道文明素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学生交流(公共场所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耐心热情地回答询问;友善对待外来人员;爱护绿化;遵守公共秩序……)
2、今天,我们就来到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文明程度的城市之一——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看看那里发生的一件事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什么是屏障?
“人造屏障”又指什么?这里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人造屏障”?
……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完成填空:
第1、2节简要介绍了墨尔本轻轨的(车况)和(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
第3——6节生动地叙述了我们在一次乘坐轻轨列车时,(热心的澳大利亚人民)自发地用(“人造屏障”)帮助我们化解了(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的事情。
三、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学习第1、2节
(1)读课文,说说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澳大利亚人非常文明。哪些地方看出?
交流并出示:
陈旧宽敞整洁舒适快捷
上班高峰座无虚席纷纷让座
环境安静阅读书报闭目养神压低嗓门窃窃私语
(2)有感情地朗读第1、2节。
(3)用上“虽然……但是……”;“要么……要么……”;“不是……而是……”复述课文第1、2节。
2、学习第3——6节。
(1)指名读,思考:“人造屏障”指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的“人造屏障”?(为了帮助要撒尿的小外孙解决燃眉之急。)
(3)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默读第3——6节,用浪线划出“我”和女儿告诫、提醒、责备的语句;用直线划出小外孙变化的有关语句。
交流,品读这些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撒尿危机”。
(4)小外孙的这声嚷嚷,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掷了一块石头,原本静悄悄的车厢,顿时掀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骚动”一词与前文的哪个词语相呼应?(第2节中的“安静”),“骚动”是对安静环境的破坏,进而转为“牵动”,牵动什么?齐读第5节。
(5)展开合理想象,填空:
面对小外孙吵着要撒尿,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牵动了满车厢乘客的心。一位金发女郎,
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长者,(谁,怎么做)……
(6)复述方法指导。
四、总结交流
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墨尔本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城市。这不仅仅是因为它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更因为它充满了人情味,时时让人感到温馨。在商店里、在车站上、在路上,随处可见的是微笑。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板书设计:
列车上的“人造屏障”
澳大利亚人小外孙(撒尿危机)
化解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列车上的“人造屏障”》课件【三篇】.doc正在阅读: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列车上的“人造屏障”》课件【三篇】10-25
初二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翻译,初二语文课文答谢中书书翻译10-28
大学生党员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三篇】10-19
高考满分作文精选范文900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900字:值02-05
2017年江苏淮安中考分数线公布时间12-24
林徽因的现代诗歌鉴赏12-30
2019年5月广西软考报名时间:3月11日-20日10-22
[快到新年的问候语]狗年新年问候语03-20
2019年贵州铜仁市医师资格现场审核时间:2月15-28日09-29
妈妈们养出四种不同的叛逆幼儿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