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随笔 《琥珀》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发挥合理的想象,大胆的推测,介绍了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是继上学期第二单元提出问题的梯度延伸,因此在备课环节,我采用自主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充分读文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全班质疑,大家集思广益。教师相机指导,随即抛出核心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走进课堂,在教学中,我按照事先备好的课开展教学。初读课文后,让孩子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纷纷提问,不亦乐乎。因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浅显易懂,很快大家都逐一攻破,课堂陷入了空白,尴尬的冷场,我感觉这种教学无法再进行下去。 突然我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问题:“孩子们‘推测’是什么意思?在这篇课文里边哪些是真实发生的?哪些是作者的推测?”,孩子们很快找出了答案。由此我们把文章分成了两部分,13至14自然段是真实发生的,其他部分都是作者的推测,那么我们就从这里入手,下面就开始了我们师生间的问答。 “渔民带着儿子在海滩赤脚踩到硬东西由此发现了琥珀… …” “我们从这里可以推测到他被埋在泥沙下面”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一只苍蝇一只蜘蛛… …” “由此我们推测想象他们同时出现是一个巧合,所以难得。”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由此推测出松脂滴下来刚好落下来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而且必须是蜘蛛准备扑向苍蝇的时候,大滴松脂刚好滴下,才能形成松脂球。” “那么要想有松脂滴下要具备哪些条件?” “松树渗出松脂” “地点在哪儿?” “大片松树林” “什么情况下会渗出松脂?” “炎热的夏天有火辣辣的太阳” “只这些条件吗?” “经过漫长的时间几千、几万、几亿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c9688c83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