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鹿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梳理归纳《鹿鸣》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 【教学重点】 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基本把握故事情节,初步体会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 承筐是将。人之好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则是效。我有旨酒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宴会上 [语译]鹿儿呦呦鸣叫 呼伴一同享用这美味苹草。我今日宴请嘉宾弹琴吹笙好不热闹。吹笙鼓动着簧片盛奉宾客厚礼以表示我的心意。客人真心呼伴一同享用这美味蒿草。我今日使民众敦厚而不轻佻偷薄。对我好告诉我治国的大道。鹿儿呦呦鸣叫宴请嘉宾嘉宾昭示我先王之德教。可以教导民众这是君子可以取法效仿的。我端出美酒相待让客人们尽情宴饮大畅心情。鹿儿宴会上鼓瑟弹琴。宴会让客人们尽情宴饮好不呦呦鸣叫呼伴一同享用这美味芩草。我今日宴请嘉宾上鼓瑟弹琴大家尽情宴饮欢乐不已。我端出美酒相待开心。 二、背景简介 三千年前的周朝是一个讲究礼乐教化的王朝,每个人配合他不同的角色都有相对适合的器物、服饰、礼仪、来使自己的言语、行止达到最合宜的状态。周朝的代表文学《诗经》也是如此。因应着使用者的不同身份与场合。表现出了不同的内涵与风格。 《诗经》的体裁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就是十五国风,主要是民间歌谣;雅,是朝廷的乐章。雅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朝聘时的音乐;小雅,是燕飨时的乐歌。颂,是祭祀宗庙时的乐章,通常伴有盛大的舞蹈表演。欣赏过许多国风优美的篇章后,今天,我们就要邀请听众朋友一同来品味感受先秦贵族高雅的宴飨:《诗经‧小雅‧鹿鸣》篇。 三、新授 鹿鸣,是小雅的首篇,描写朝廷燕飨群臣嘉宾时的欢愉景象。这是一场华贵的盛宴,宴会中不但有佳肴美酒,还有美妙的器乐演奏;有人在弹琴,有人鼓瑟,有人吹笙,鼓动着簧片,主人把最好的排场全都拿出来了,只为了取悦那珍贵的宾客。 即便是这样热闹的宴会,还不足以表达主人的心意与真诚呢,乐声尚未停歇,主人又拿出了盛满币帛的礼盒来送给他的贵宾,因为对这位客人实在太感谢了,他带来了主人最珍视也最需要的东西。 鹿鸣篇描写了一幅君臣共谋德治的景象。开头先以鹿儿的鸣叫起兴,因为鹿是一种群性的动物,只要看到甜美的芳草就会呼朋引伴一同分享,用鹿儿呼唤朋友的声音带出了主人的好客热情。全诗三段,随着鹿儿食用的芳草愈加甘美,宴会进行得也更加热闹,宾客们带来了珍贵的礼物,他“示我周行”,他“德音孔昭”。“周行”,原本是周朝行驶车马的大道,这里是说宾客指引主人治国的道理,那就像一条引领国家走向美好的康庄大道;“德音孔昭”,“孔昭”,是明亮的意思;宾客的人品如此高尚,道德光辉明亮呀。他告诉了主人要“示民不恌”,做为一个君主必需端正言行,不可轻恌,并且以此来教化百姓,百姓的风俗淳厚了,国家就会真正的稳定安康。 在这场宴会中主人虚心地求教,宾客也诚恳地提出治国高见;上下之间没有隔阂,气氛欢愉和悦;这就是贵族燕飨的真正价值呀。声色娱乐不是重点,道德的促进才是目标,这才是贵族燕飨的真正价值呀。 其实周朝的宴饮,是亲亲之义与礼乐文化的展现。在宴饮仪式中,主人要先向宾客敬酒,叫做献;接着客人还敬主人,叫做酢;主人必需要先喝了酒,再劝客人饮,这叫做酬。献酬之后,主人送礼物给客人,众宾客也要按照长幼的次序相酬。如果谁在宴饮中放纵狂饮、喝醉酒了,那可是会被嘲笑的喔,宴饮,实际上是通过揖让有节的酬酢来培养人内在的道德风范。 后世的人渐渐遗忘了宴饮的真正意义,许多君王沉溺在声色享受之中,结果导致败坏、亡国。 [故事] 隋朝时隋炀帝是个极度豪奢的君主,相传他夜夜笙歌,廊前悬挂一百多颗斗大的夜明珠照耀宫殿,一晚上烧掉的檀香就有二百多车。最后他被臣下刺杀身亡,大隋的基业也毁于一旦。 唐太宗统一天下后,从突厥手中迎回了隋炀帝的元配萧氏。为了表示尊重,破格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来欢迎她,席间轻歌曼舞,山珍海味,太宗问萧皇后:“您看眼前的场面与隋宫相比如何呢?”。 萧皇后回答:“陛下,您是开基立业的君王,何必要与亡国之君相比呢!”太宗深受感动,从此更加严以律己,缔造了辉煌的贞观之治。 四、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0e82070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