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英才形成的社会学 麻生诚 本主结构清晰,首先指明了影响英才形成的四大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各要素对英才形成的影响程度之变化。 他把四个因素大致分为英才培养的要素群即英才培养的条件,主要包括阶级、家庭、社区和学校;英才的个人条件,包括特定的地位、各种能力、观念和人格;第三是社会对英才的要求,第四即英才的成就,这个成就包括成为英才之前所创造的成就和成为英才之后所创造的成就。作者在这里也解释说,之所以有这个要素,因为它不同于前三个是对英才要求的外在属性和内在属性,英才成就是做为英才和社会间的媒介而需要注意。 然后作者又提出,从英才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角度,以“三角形模式”来考察如何能够创造最优异成绩的英才的问题。它以英才选拔标准、培养条件和人才属性为三角形的三边,以三角形的面积来表示英才的成就,以此推出只有当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即三个条件同时优化时,三角形的面积才最大,也即英才的成就得到最大的发挥。 接着作者分析了下当下三角形的三边的现状,并说明使用怎样的量化方式来进行测定。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中作者主要以昭和初期的日本社会结构作为比较对象,具体论述了英才培养条件的四个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家庭、阶级、社区、学校的综合评分均趋向于3-3.5,说明对英才培养来说其影响一般,既非特别有利也非特别不利。因此得出英才培养的大众化的结论。但作者并不认为这表示英才培养的功能真的也是随之增强了。 因此,他继续分析了大众化了的英才培养基础所产生的人才的特点。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随着大众化的发展,候补英才的大学毕业生,其社会地位走向了下坡路,学历贬值,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也显著降低。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毕业即失业”的焦虑。 同时英才大学生具有典型的小市民化倾向,如钱理群先生所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个人的目的不择手段,倾尽全力,而全然无意世界,社会的和平发展,只想沉浸于自我安身立命之所。 学历的批量化生产,大学毕业生的学历下降,初高中的考试测验制度造成了学生能力的片面发展,大学学术的“闭关自守”造成了学生能力的低水平化、划一化和陈腐化。 不仅如此,学生的人格呈现自我排斥趋向,神经衰弱、缺少思考和判断,缺乏热情等。可以说英才培养基础的大众化带来了诸多隐患。 据此,作者分析今后英才选拔的多元高水平化,主要呈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作为加入英才行列之条件的地位实现从归属地位到获致地位的转变,培养更多的市民型英才 2.高度的专业技能 3.从“封闭性观念”到“开放型观念”的转变,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培养对国家和社会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才 4.在人格方面,要从刚直、个性化的内向型向自律性的外向型转变。 最后在结论中,作者再次套用“三角形模型”分析日本英才的形成结构,说明今后将面临的重要课题即如何才能使英才培养的大众化同英才培养职能的强化结合起来,实现最大意义上的英才成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326e6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