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入文字] 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多年前偶然有几位青年同学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说: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 举过几段词,说那是代表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究竟是指怎样的 境界,希望我能为他们简单解说一下。这篇小文就是对那几位同学的一个简单的答复。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下面一段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 头蓦见(按原词当作蓦然回首),那人正(按原词当作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种境界所引者为晏殊《蝶恋花》之句,第二种境界所引者为柳永《凤栖梧》之句, 第三种境界所引者为辛弃疾《青玉案》之句。若自原词观之,则晏殊的“昨夜西风”三句 不过写秋日之怅望;柳永的“衣带渐宽”二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辛弃疾的“蓦然回首”三句 不过写乍见之惊喜。这些词句与所谓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其相去之远真如一处北海一处 南海,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而王国维先生竟比并而立说,其牵连绾合之一线只是由于联 想而已。 “联想”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中之一种普遍作用。就创作而言,所谓“比”,所谓“兴”,所谓 “托喻”,所谓“象征”,其实无一不是源于联想,所以螽斯可以喻子孙之盛,关雎可以兴淑女之 思,美人香草,无一不可用为寄托的象喻,大抵联想愈丰富的,境界也愈深广,创作如此,欣赏 亦然。而且这种欣赏的联想更早自孔子便已曾对之大加推许和赞扬了,《论语·学而篇》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f2b28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