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本课生字,重点教学“雀”“穷”的写法,注意“登”“更”“层”的读音。 2、通过图文对照、组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想象诗中的画面,了解诗歌的意境。 3、初步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想象古诗所呈现的画面,了解诗歌的意境,初步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学生字。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名字叫——《登鹳雀楼》。 2、(出示图片:鹳雀楼)这就是题目中所提到的鹳雀楼,看看题目,猜猜看,鹳雀楼的名字跟什么有关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除了“鹳”里面藏着一只鸟,“雀”里面也有一只鸟呢!你们瞧(红笔标出“隹”,这个表示短尾巴的鸟。上面是个“小”字(“小”字没有勾)。古时候啊,“雀”就是小鸟的意思。你们记住这个新朋友了吗? 3、伸出手来我们来写一写。教写“雀”。 4、鹳雀是一种像仙鹤一样的鸟,它们经常停在这座楼上休息,所以人们就叫这座楼为(鹳雀楼)。 5、我们读题目的时候,楼的名字要连起来读,在登的后面停一停(画停顿)。 读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孩子生理和心理年龄的特点,采取新颖有趣的识字方法,既便于他们记忆,也提高了识字的兴趣。“雀”是本课的生字,我通过构字方法和部首的表意功能进行识记,同时,也巧妙地结合了古诗的相关课外知识。】 二、初读古诗,读好停顿。 1、小朋友们,你们之前读过这首古诗吗?(调查学情)看来这首古诗的名气可真大,知道诗人是谁吗?(板书:王之涣)很多诗人都写过鹳雀楼,可是都没有这个诗人写得好,我们一起再记住这个大诗人的名字(读)。 2、谁来读一读这首著名的古诗?(指名读,相机正音) 3、要想把古诗读好可不容易,不仅要读准字音,还得读好停顿。老师想跟同学们配合读古诗。师读前两个字,生读后三个字。 4、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设计意图:这首诗在学前学生大多数已经能够背诵,所以在读准读通上难度不大,而古诗的诵读,节奏和停顿尤为重要。倘若采取划分节奏的方式进行教学显得生硬又枯燥,而师生配合读既有趣,又将古诗诵读的节奏指导化为无形中。】 三、图文对照,感悟诗句。 1、学习古诗,光会读还不够,还要讲究学习的方法。接下来,请大家先一句一句地读诗,边读边看插图,看看诗中哪个词图上有,再想一想是什么意思,诗就能读懂了。(自由完成) 2、现在我们先来读读第一行诗(课件出示诗句)。 (1)这行诗中那些词图上有?又是什么意思?(日:太阳) “白日”指的是傍晚的太阳。 (2)太阳离山怎么样呀?(很近)近到什么程度了?(都快挨到一块去了) 诗中哪个字就说了这个意思?(依)用“依”组词(依靠),理解字义。总结: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一个好办法。 (3)傍晚的太阳挨着山慢慢落下,最后——(看不见了)。那么诗中哪个词又说了这个意思?(尽) (4)此时此刻,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这真是一幅美丽的夕阳落山图呀! (5)谁来一边想着画面一边读好这句话?(指导读慢些)。 【设计意图: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低年段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充分地利用“图资源”,由图入诗,感知诗句。】 3、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先读诗,再看图,借助图画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叫做“看图读诗想意思”,现在就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第二行古诗。 (1)谁来说说第二行诗中哪个词图上有?(黄河) 你们见过黄河吗?(播放黄河壶口水流喷薄景象课件) (2)黄河这样波涛汹涌地到哪里去呀?(大海里) 这句诗就说的这个意思,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师生采用多种形式吟诵词句:一个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读出黄河入海的气势。) 这真是一幅壮观的黄河入海图啊! 【设计意图:诗歌诵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画面感,通过想象,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力求读出诗歌的画面感,体会其意境。】 4、无论是美丽的夕阳落山图(女生读),还是壮观的黄河入海图(男生读),无论是远处的夕阳落山图(一二组读),还是近处的黄河入海图(三四组读),诗人王之涣都尽收眼底。他情不自禁地吟诵道(出示三四行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这两行诗的意思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是别担心,老师来帮你。 (1)解释:欲:想要。千里目:更远的地方。穷:尽。 (2)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王之涣现在想要干什么了?猜猜看。(看到更远的地方) (3)那怎么办呢?为什么要更上一层楼呢? 小结: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吗?小松树之所以能 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书:站得高 看得远) 【设计意图:这首诗的寓意有一定的深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旧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因此,我通过已学过的《大松树和小松树》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辅助教学,突破本课的理解难点。】 (4)此时此刻,王之涣又上了一层楼,看到了更远更美更壮观的景色,这就是:(齐读三四行诗)。 (5)教学“穷”。组词。古时候,穷人没有地方住,只能住在洞穴里,所以是穴宝盖,他们只能通过力气去挣钱生活,生活很穷苦。记住“穷”是怎么来的了吗?写一写。 6、让我们把这首诗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注意,你现在就是王之涣,把你所看到的景色通过你的朗读展示出来。 7、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英英学古诗。这节课我们也学习了一首古诗, 你能像英英一样,给大家来说说这首古诗吗? 教师仿照《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和奶奶的对话,精心设计与学生的对话,对话过程中渗透对古诗意思的了解。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古诗,能读给我听吗? 生:读古诗。 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意思(大概了解即可,教师针对说的情况进行提示) 师:老师听懂了。这首诗是谁写的呀? 生: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 【设计意图:当堂说出古诗的意思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采取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让学生说意思,然而这样的设计显得比较呆板、无趣。仿照以前学过的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创设谈话的情境,学习氛围既轻松,学生又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这首诗中,有两句特别有名气。谁知道是哪两句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不光可以用在登楼上,人们还在学习和工作上用这句话鼓励自己。课后老师希望大家做个小书签,把这句话抄上去,送给自己或者你的好朋友,好吗? 板书: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站得高 看得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66d73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