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

时间:2022-07-05 23:01: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本引领 读写共生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一、走进文本,悉心解读——说教材

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为了表达情感,文中多处用到前后照应的写法。

接下来,我来谈谈学生的情况——

二、走进学生,洞察心理——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学习方法,倒叙这种写法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遇到过,但是多数学生头脑中对倒叙没有清晰的概念。前后照应这种写法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因此,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写法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三、纵观全局,致力发展——说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本课的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定为: 1、正确读写字词。

2、抓住时间变化来理清课文的顺序。 3、能抓小标题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正确认识倒叙并学会运用的写法。

其中第二、三个学习目标是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平时在阅读、作时对描写方法的探究甚少,因此,我将第四个目标定为教学难点。

四、以读促写,读写共生——说方法

教师教的目的是通过引导让学生由不会到会,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为了完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读中寻法、整合入法。

五、以读促思,生成学法——说过程

在以上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我利用课件在《童年》的伴奏中展示:小学生快乐生活的图片,当学生还沉浸在快乐的童年中时,同学们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可曾想过,为我们开创幸福生活的那些革命先烈?一句导语拉近学生与李大钊的距离,此时我及时出示李大钊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李大钊有个初步的认识,走进文本内容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进入文本,从而体现语文课程的生活化。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字词教学虽然不是高年级的重点,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基础,所以,我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教学时将本课的字词梳理为两类:第一组易读错的字:含糊 匪徒 一拥而入 魔鬼似的 满脸横肉 被难日 乱蓬蓬;第二组易写错的字:书籍 严峻 舅姥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在第一组词中重点强调横和乱蓬蓬的读音,由于学生很容易将舅的上半部分写错,所以我第二组词中引导书写这个舅字。

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高年级字词教学的特点,又为学生提供了学法示范,学生以后在复习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归纳整理法来梳理整组课文、甚至是整册课文的字词,从而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一目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又是分两步来完成的,第一步,理清课文顺序

在自由朗读课文时,我提出阅读要求: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当学生找出这些词后

1927 4 28

那年春天 (才过了两天 第二天) 4 6 日的早晨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28 日黄昏 第二天(昨天是4 28 日) 我巧用“在这些时间或时间段里发生了什么事?”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加小标题。顺势引入第二步抓小标题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抛出的问题:“想想在这一时间或这一时间段发生了什么事?”指向性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无从下手,此时我又没能及时调整引导的方向,只是利用学生已学过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加以指导,所以耽搁了不少时间,直到最后学生也没有弄清楚本课的主要内容到底是什么。而我却匆匆总结出了学习方法:抓小标题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我当时,用一句:用上连接词把这些小标题穿起来。我相信学生会很轻松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深入研读,品味写法

我紧紧抓住学生找出的表示时间的词,再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时间,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开头和结尾的时间是一样的,我直接给学生一个概念:像这样把事情得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介绍事情得起因和经过的叙述方法叫倒叙。

为了将倒叙这一概念性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我安排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已学过运用倒叙写法的课文,同时,我也通过大屏幕出示学生熟悉的《燕子专列》《顶碗少年》这两篇课文开头。在朗读中将倒叙这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然后我的总结“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介绍事情起因和经过的叙述方法。”又将具体的内容理论化。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以文本为依托,实现文本与学生的资料碰撞、新文本与已学的文本片段碰撞、在交流中生生碰撞……在碰撞中生成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情节,有个学生说,我在写作文时用到了这种写法,并且列举到具体的作文。这个学生的回答又与我的思维碰撞,我抓住这一契机追问:还有谁在习作中用到过倒叙这种写法?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六、寻文探“法”,再现精髓——说板书


板书是文本主旨的再现,集中了课堂教学的精髓,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法庭上

被害后

主板书再现了课文行文路线,副板书归纳了写作、阅读的方法。

七、重温课堂,总结得失——说反思

在整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合理使用课件,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关注生成,注重读与说的训练与指导,重视教材的取舍与延伸,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努力打造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堂,始终关注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掌握了三个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问题与成绩是共生的,纵观整堂课,我这节课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第一,我本节课的重点是学法指导,而我的导入与本节课的目标关系不够紧密,好像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未能发挥导课的真正作用。如果我再次教这节课,我将采用回顾交流采用倒叙写法的课文来导入新课,为凸显重点铺好基石。

第二,整堂课中读得太少。虽说我把重点放在方法的指导上,可是这些方法都应该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语文课不能摒弃了语文味。如果再教,我会在倒叙这个重点环节加入朗读的成分,教师呈现两篇课文的开头,由学生自读发现,读中概括,最后再回归到本课的开头上来。

第三,在最后一个环节未能处理好生活课堂与生命课堂两者之间的关系,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倒叙的写法,可是文本中李大钊却惨遭迫害,在这样的文本环境中还能容忍兴致勃勃的说话练习吗?如果我再次教这节课,我将做如下改进:以文本情境来创设,读到李大钊惨遭迫害,让我想起了……这样的练习就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情感的交融中碰撞出对文本个性化的阅读。

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要更细致地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说写训练,以文本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c502e3f3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