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 宁阳二中 田晓东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通过揣摩语言探究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探究诗情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含情之景)的分析 【教学方法】 学法:合作、探究、发现、创造 教法:激趣、设疑、启发、引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人介绍,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歌——《再别康桥》,作者是徐志摩。同学们有知道、了解他的吗? (请同学自由介绍) 师: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也就是诗中的康桥留学两年,《再别康桥》是他的传世之作,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写下这首绝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感受诗人情怀,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诵读揣摩,感受诗情 (一)初步诵读,整体感知 1、一生试读,纠正字音。同学们觉得应怎么读?语速、节奏、语调怎么把握? 2、全班同学自由朗读一遍,体会情感。 3、齐读一遍。师:这首诗写得好不好?你喜欢这首诗吗?谈谈理由。 师:诗歌可以分为三类----叙事诗、哲理诗和抒情诗,这一首诗属于哪一类? (抒情诗)那么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谈谈你的感受。 (2-3生发言) 师:诗人是怎样抒情的呢?(这个问题有难度) (生畅所欲言,如没有举手的,可以提问1-2个同学) 点拨:是不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不是) 明确: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二)咬文嚼字,探究诗情 师: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我们就看看诗人写了康桥的哪些景,抒发了怎样的情。 1、一生读第二节,学生质疑。 探究:“柳”为什么是“金柳”?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诗人为什么说“金柳”是“新娘”?“荡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发言) 师启发引导:将“新娘”换成“女郎”好不好?为什么?一个女郎一生中最美的时刻是哪一刻?作者对康河岸边的这棵柳树怀有怎样的情感,才会将它看成新娘?时时勾起诗人美好的回忆,在诗人心底激起阵阵涟漪?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怎样?(、激动、陶醉其中、沉醉、愉悦) 明确:康桥的景最美,是诗人的挚爱(最爱),让诗人难忘。“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我所知道的康桥》) 师指导本节朗读,注意语调、关键词“荡漾”的把握。 1、一生读第三节,质疑。 问题:这一节诗人的感情是怎样发展的?是加强了,弱化了,还是平行发展的?(到原文中找根据)(加强了) 探究:(1)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招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是在“招摇”吗?向谁招摇?(康河的一切让诗人倍感亲切、感情上如此之近)(2)“甘心”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会甘心做一条水草?什么情况下才会甘心做一条水草?让徐志摩做洸河里的一条水草,他愿意吗?假如真的变成了一棵水草,那会怎样? 切身体味:同学们,你会甘心做一条水草吗?假如必须做一条水草,你愿意做哪里的一条? (学生诵读、感悟、发言) 明确:诗人对康河无限依恋。 师指导朗读,注意“甘心”的读法,要读出情感。 2、一生读第四节,探究: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究竟是清泉,还是天上虹?在诗人的心目中,这一泓清泉有什么意义?“天上虹”象征着什么? (生诵读、探究、发言) 引导:引用网络语“哥喝的不是酒(唱的不是歌、抽的不是烟),是寂寞(身份)”,再引用苏轼名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清泉里孕育着诗人的美梦。(是清泉,又不仅仅是清泉) 探究:自由诵读本节,思考诗人的美梦实现了没有?何以见得? 明确:没有实现,“揉碎”一词可以看出。 请学生体会诗人美梦被揉碎的心情。 师引导:每个人都曾编织过美丽的梦,美梦破碎的痛苦与忧伤许多人都感受过。美梦破碎了,我们应如何面对? 师:不要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忧伤也不一定就是坏事,至少可以像徐志摩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假如他从此一蹶不振,又怎样写出如此动人的优美诗篇?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这一节,注意“揉碎”一词要读出感情。 3、过渡:想起过去的美梦,诗人情不自禁又去追寻一回。读第五小节,探究: (1)“漫溯”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2)“放歌”的情景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并身临其境地体会、模仿,感受青年徐志摩的情怀。 明确:诗人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泛舟康河,情绪高涨,那是何等的自由、愉快!诗歌的感情到这里达到了高潮。 自由诵读这一节,“放歌”一词要读出感情来。 4、读第六小节,思考:诗人今天放歌了吗?为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a2293293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