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梳理(一)自然派哲学家 分 期 自然派哲学家(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与变化) 帕梅尼德斯(巴门尼德) 赫拉克里德斯 恩培窦可里斯 安纳萨哥拉斯 德谟克里特斯 阿布德镇(公元前460-前370) 西西里 安那西梅尼斯 希腊小亚细亚米雷特斯(公元前570-前526) 意大利伊利亚(公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认为世上根本没有两人的观点正好相反。 认为万物之源必定是“空气”或“气体”。 安纳克西曼德 希腊小亚细亚米雷特斯 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是所谓的“无限定者”。形成万物的物质是某种无以名之的物质。 哲学家 泰利斯 地点、时间 希腊小亚细亚米雷特斯 哲学观点 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所有的生命在消融后也仍旧变成水 备 注 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在依赖感官和依赖理智之间他选择元前540-前480) 真正的变化。了理智。是理性主义者。 公元前540-前480 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都会变。 大自然由四种元素(根)组成:土、气、火与水。 综合了上述两人的观点 公元前500-前428 大自然是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组成, 而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 相信每一种事物都是由微小的积木所组成,而每一块积木都是永恒不变的。只相信物质的东西,我们称他为唯物论者。 原子理论 《苏菲的世界》梳理(二) 古典派哲学家 苏格拉底 柏拉公元前427-前公元前470-前399 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 是得自别人的传授。重视他的良心——与真理——更甚于生命。认为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的基础,他相信这个基础就是人的理性。他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关心的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事物之间的关系。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理型)。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 理型的世界”。 理性主义者。 古典派哲学家 图 347 亚理士多德 公元前348-前322 我们所拥有有每一种想法与意念都是透过我们看到、听到的事物而进入我们的意识。重视感官的作用。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相信自然界的第一件事物都有其目的。(目的因)倡导“黄金中庸”。 重视感官的作用 《苏菲的世界》梳理(三) 希腊文化 希腊文化(公元前第四世纪末-公元400年左右)没有很大的原创性。最关心的是何谓真伊比正 的鸠鲁幸福以学派 及如何270 雅获致这典 种幸福。 新柏拉图派 最重要的人物是普罗汀(公元普罗汀认为,世界横跨两极。一端是他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接受不到任何来自上帝的亮光。普罗汀的观点是:这个黑暗世界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缺乏亮光照射而已。世界间存在的只有上原则。“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前乐趣。我们若要生活得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与古和等341-公元用。所谓“乐趣”并不一定指感官上的快乐,交朋友与欣赏艺术也是一种公元前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为是否有乐趣时,必须同时斟酌它可能带来的副作 斯葛多学派 犬儒学派 公元前400年左右,雅典安提塞尼斯创。最著名的是其弟子戴强调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有外在环境的优势——如丰裕的物质、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健壮的身体之上。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可以获致幸福,更重要的是,一旦获得了这种幸福,就不可能失去它。人们毋需担心自己的健康,不应该因生老病死而苦恼,也不必担心别人如今“犬儒主义”这些名词的意思变成是对人类真诚的轻蔑不信,暗含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与行为。 奥基尼斯。 的痛苦而让自己活受罪。 公元300年左右兴起于雅典。创始人季诺 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宇宙常识的一小部分,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小宇宙”,乃是“大宇宙”的缩影。主张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一元论),认为所有的自然现象,如生病与死亡,都只是遵守大自然不变的法则,因此人必须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极富时代精神,思想非常开放,非常关心政治,呼吁人们发扬“民胞物与”的精神。倡导“人本主义”。 今天仍用“斯多葛式的冷静”来形容那些不会感情用事的人。 205-270) 帝。 《苏菲的世界》梳理(四) 两种文化 印欧文化(希腊人与罗马人) 闪族文化(犹太 相信宇宙间有许多天神。认为视觉是最重要的感官。认为历史是循环的。 多神论 阿拉伯半岛 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源自闪族。认为宇宙间只有一个上帝。相信历史是呈直线式发展,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线。最重要的感官是听觉。 很多人想象有一位“救世主”,于是耶稣出现了。宣称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与赦免。爱邻如己,爱我们的敌人,当他们打我们时,我们不得报复,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把另外一边脸转过来”让他们打,同时我们必须宽恕,不止宽恕七次,更要宽恕七十个七次。 一神论 人,耶稣也是犹两种文化 太人) 耶稣 宽恕 保罗 法利赛人 耶稣去世数年后,保罗改信基督教。在希腊罗马各地游历布道,使基督教义传遍世界各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1292a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