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李凭箜篌引》 一教材分析: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篇目,本单元的重点是“因气求生,吟咏诗韵”。《李凭箜篌引》作为摹写声音的范文,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有助于本单元知识的巩固。 二学生分析:通过高二诗歌单元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诗歌不感兴趣。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因此,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我就要以《李凭箜篌引》为例结合实践渗透学法,激发学生解读诗歌的兴趣。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蕴,体会诗歌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中打算采用诵读法;适时的点拨和有效的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文本中采用问题法和点播法。 学法:诗歌鉴赏是高考类型题中考察难度最高的,也是学生最为头疼的题型,避之唯恐不及,往往是看不懂,作答时也就草草了之,缺乏深入理解的信心和耐心。基于这种情况,我主张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贺及其作品的风格。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3赏析本诗比喻、拟人、通感、夸张、侧面烘托等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箜篌声音的美妙。 2合作探究,体会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箜篌乐音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本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难点:学习本诗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来摹写声音。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唐诗的国度里,有很多描写声音的文章,有三首诗被评为摹写声音的至文。我们在必修里学习过白居易的?《琵琶行》,还有两首大家知道吗?它们分别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主体: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课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借助教科书和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作者李贺,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字音:读得不好老师纠正,读得好给予肯定和表扬;作者: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重点内容;解读文题和文章内容:让学生回答,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疑问) 这首诗备受推崇,我想问问大家,你最欣赏哪句,并说明理由。 明确: 内容和朗读指导: 第一句:写演奏的时间和环境,交代乐器的精良。平起平收,中速。 第二句:拟人手法衬托出演奏者记忆的高超。先语势稍快,音量高亢。语速稍慢,表现沉醉之感。 第三句:运用典故侧面烘托音乐的悲伤。情绪幽怨,语调低沉。 第四句:点明演奏的地点和人物。语速减慢,稍作停顿。 第五句:以声喻声,写乐声的起。先读出气势、高昂悲怆、有爆发力,后读出哀怨, 如泣如诉。 第六句:用通感的手法描写音乐。情感先忧郁婉转后欢快。 第七八句:从人间到天上,用侧面烘托的方式写音响效果。读出凄寒之气,一气呵成,语速渐快。 第九十句:高潮,用想象衬托音乐的高妙。语势先扶摇直上读,后重读。 第十一至十四句:从音乐的效果烘托音乐的高妙。语速稍慢读出梦幻和痴迷。 小结: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评价: 1“摹写声音的至文”“足以泣鬼” ——《李长吉诗集批注》 2 幽玄神怪,至此而极,妙在写出声音情态。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3 通体皆从神理中曲曲摹绘,出神入幽,无一字落恒人蹊径 ——吴云《唐宋诗举要》 拓展(比较阅读):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同是描写音乐的美妙,请你说说它们所用的不同技法和各自的艺术风格。 明确: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正面描写),其余为侧面烘托手法。 《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仿造本文摹写声音的手法,发挥你的想象力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布置作业: 那_______________的旋律,就像(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李凭箜篌引 1、2平起平收,中速。/先稍快,高亢,后稍慢、 3、4低沉、幽怨/减慢、稍作停顿 5、6先读出气势,后读出哀怨/先婉转后欢快 7、8凄寒、一气呵成、渐快 9、10扶摇直上/重读 11、12、13、14稍慢、梦幻和痴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a73cdf16c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