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战国时期兽面纹玉璧 大自然孕育的神奇石头----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战国时期兽面纹玉璧 今天呢,我给你介绍一件像个大饼一样的文物——“兽面纹玉璧”。 上边的这个图片标志,就可以看到,玉璧的直径有二十三厘米,玉质呈青绿色,内含白斑。表面有褐色沁(qìn)色,中部以绳纹为界,外饰四组兽面纹,界内是凸起的谷纹,就像谷粒一样。 说到玉璧,你应该不陌生了。前面黄枪枪讲过商代的有领玉璧,那是早期的玉璧了。古人把这种片状、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分为三种,根据古书上的记载,他们把边宽、孔小的称为璧;边窄、孔大的叫做“瑗”(yuàn),边和孔一样大的呢?就叫做“环”,这和我们的对环的概念不大一样,是吧? 而且,古人对边和孔还有专门的称谓呢,把边称为“肉”,就是“吃肉”的“肉”;孔呢,叫做“好”,就是“好坏”的“好”。你看我们今天说的玉璧,是不是“肉”多,“好”少啊? 商周时期的玉璧是专为贵族使用的礼器,礼貌的“礼”。商代的玉璧大多是素面的,没有纹饰。到西周时期,较大的玉璧大都还是素面无纹的,较小的呢?会在上面雕琢一些龙啊,凤啊,还有鸟纹什么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玉璧开始大量作为配饰。用于配饰的玉璧都比较小,直径一般在十厘米之内,和你的小胖手差不多大。玉璧,还成为了在礼仪场合中用手执拿的信物,人死了以后,还把玉璧埋到墓葬里去。这两种玉璧个头就比较大了,直径有二三十厘米,就像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个玉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c7dc8f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