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馆句子赏析

时间:2022-07-26 09:07: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故宫博物馆句子赏析

1 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的独

特风格。

赏析:这是本文的中心句。全文通过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 坤宁宫等建筑,说明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而这些 特点和它本是封建帝王的居住地,是大一统封建帝国的象征相适应的。以太和殿为例,介 绍其布局和外观,写其高度、面积、格局、色彩,都体现出它的“宏大壮丽”的特点; 后由外观转入写内景,其中写到赠龙金柱,墓写姿态各异的饰龙,突出了 “建筑精美”的 特点;“布局统一”的特点体现在很多地方: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城墙的四角上, 各有一座角;三大殿规模不同,用处不同,而从外观上看属同一组建筑群……当人们在 景山高处望故宫时,不由口主地对这“宏伟的建筑群”、“和谐统一的布局”发出惊叹, 这些描写既呼应本文的中心句,乂写出了参观者由衷的赞叹一精美的建筑文物,智慧的 劳动人民,这些都使人们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2 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

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赏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的介绍了故宫的布局,体现了紫禁城的宏大壮丽, 人以深刻的印象。

《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 节目中播出。播出以后,不少听众要求重播,并II建议将稿件交报刊发表。正好这时候 《地理知识》杂志准备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号 上刊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一故宫博物院》。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是根据 这篇文章删改的。

由于《故宫博物院》最初是为广播写的,所以从听觉的角度和广播特点方面考虑较多, 说明文的一些基本要求,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适宜等,比起书面文 章來要求就更严一些。书面文章,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停下來研究,还能借助于图表, 广播却是一听而过,无法中途停顿。下面谈一点我写《故宫博物院》前后的一些情况。

我正式动手写《故宫博物院》是在1979年夏夭,但是开始酝酿写这篇文章,却是在 头一年的秋夭,在写另一篇文章《夭安门颂》的时候,我翻阅的有关夭安门的资料,大都 是和故宫连在一起的。天安门和紫禁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夭安门是皇城的正门,是皇帝 “金凤颁诏”的地方;现在是故宫博物院的大门,每夭有成千上万的游人从这里出入。站 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月台上向北眺望,故宫的重重殿宇,一直铺向景山的万春亭, 在湛蓝晴空下,闪耀着一片金辉,给人以壮美、雄伟的感觉。这就激起了我写故宫的强烈 愿望。

“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开头的这三句话,就是在这时候逐渐形成的。


故宫博物馆

写文章最怕缺乏资料,没什么可写,但写故宫正好相反,常常为资料丰富、景物众多 而发愁。人们介绍故宫,常常举出三个引为骄傲的“九”,这就是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 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要写故宫,真有点像俗话说的:“老虎吃夭,不知从哪 里下口。”记得我第一次游故宫,是从神武门进去的,一到里面就转了向。以后虽然也多 次到过故宫,但对什么中路、东路、西路、外东路、外西路,一些殿宇的位置、陈列, 还是记不十分清楚。我想,写故宫,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把故宫的面貌,总体布局,主 要建筑物的位置,功能等,向听众和读者交代明白,不要让人像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 容的那样:“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所以我首先选定一条明确的线路:从南到北,基本 上沿着中轴线前进。从夭安门往里,一直走到坤宁宫,然后折向西路,从养心殿到储秀宫 编者注:课文里介绍养心殿和储秀宫的这部分文字已删去,往东再返回中轴线上的御花园, 出神武门到景山。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加以分述综合。女口:出保和殿后, 在小广场稍作停顿,总结“前朝”,简介“内廷”。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 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比较清晰明了。

选择线路,也就是确定重点的过程。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后三宫”,特别是其中 的太和殿,无论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在紫禁城中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很多方面都能大做 文章。这是没有争议的重点。养心殿虽然不在中轴线上,但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清朝后 期,地位并不亚于太和殿。可这些重点,到底在文章中占有多大比重,重点与全局,重点 与次要部分怎样处理,详、略、取、舍,着实费了一番心思。最后釆用了拍影片的手法, 运用全景、过渡和特写镜头,再借鉴绘画技巧,工笔和写意并用。文章的开头两段是全景, 给人以故宫的历史、地理概貌。再从午门和太和门过渡到紫禁城的中心,把镜头对准太和 殿,从各个角度拍摄,用工笔重彩描绘,连白石台基一起,用了将近八白字,占了整个文 章字数的四分之一还多,养心殿也用了三百多字。但另一方面,有些重要建筑物,只是一 笔带过,有的甚至一字未提。如:作为紫禁城正门的午门,只用了十几个字。太和门连门 前的铜狮也只用了二十多个字。保和殿后的云龙阶石,乾清宫门前的乾清门,初稿都写进 去了,但最后为了保重点,不致岔开主线,也“忍痛割爱”,一字未留。我觉得,写故宫 这样庞大繁复的建筑群,一定要处理好详、略、取、舍关系,特别是要能略,更要能舍。 不略不舍,就只能变成流水账。

采写《故宫博物院》时,我看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就越感到它的意义和价值。故宫 长城等伟大的建筑一样,表现了我们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古建筑专家单士元说:“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特的艮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无数国外游人为紫禁城特 有的魅力所倾倒。美国的基辛格每次來北京,儿乎都要到故宫参观。他对人说:“到北京 不看故宫和天坛,等于没有來。”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愈來愈感到,写故宫,光是说清楚,满足于起码的要求,太不够 了。也不能只是简单地客观介绍,而应该贯穿一种思想一一加深对祖国的爱;体现一种精 神一发扬艮族的创造精神;增强一种感情一一民族的口豪感。《故宫博物院》不是一篇 抒情散文,


不能离开景物做很多抒情描写,但它应寓情于写景之中,把感情溶入字里行间, 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湛蓝的夭空下,它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显得格外辉 煌……”这是对太和殿外形美的描绘,也是对古代劳动者的歌颂和古代文明的赞美。“站 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这种感情表达就更为强烈了。

写《故宫博物院》,我的感情基调是爱和赞颂,着眼对建筑文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 慧,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故宫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 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四个皇帝和一个女皇盘踞在这里,对他们我是憎恨和揭露。在太和殿 的一段里,我描绘了多姿多态的龙,同时也没有忘记揭露那些把口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

“真龙夭子”。在养心殿一段中,我用了一段带有鲜明色彩的贬义词,表达对祸国殃民的 拉氏慈禧的痛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d1ecd6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