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在何种学科的在教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都被应用的十分广泛,我觉得那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发现和心得。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的前提,是要先建立学生小组,我觉得在组成小组时需要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在学生“质”的方面,主要是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进行搭配,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小组,使优等生可以带动学困生,以达到在学习上共同进步,在小组成员数量上,小组规模不大,由3-4人组成。成立小组后,首先要选定小组长。小组长担负着联络教师、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同时还起着带领、协调、疏通的作用。所以这名学生应是有号召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 其次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认为比较高效的方式有两种: (一)协商法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得最多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但在讨论过程中,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常常会把自己的意见抢先说出来,使得其他程度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所以协商法是在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或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其他人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再从中选优。这样可保证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互相提问 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课本或教师提供材料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在阅读课本或材料的基础上互相提问题,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也可男女生互相提问。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总期望能提出难住对方的问题,学生们阅读得比以往更认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已知的,有的问题甚至可延伸到课外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讨论的兴趣。 现在的教学,主张的是生本课堂,那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然而,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旁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生本课堂的进行。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ccaa31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