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弟走从军阿姨死”新解 作者:何梦清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年第09期 《琵琶行》 “弟走从军阿姨死”一句在教材中没有注释,容易引起误读。经过重重考证,笔者认为,“弟”为“坊中姐妹”,“阿姨”为养母。这样解释不仅与琵琶女身份吻合,切合全诗语境,且符合唐人语言习惯。白居易名篇《琵琶行》以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长期被选录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然而,教材中对于“弟走从军阿姨死”一句未加任何注释,在人教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弟”和“阿姨”两个称谓名词也没有特别给出解释。这使很多教师直接根据现代汉语习惯用法对其进行解读,而未作深求。结合“弟走从军阿姨死”一句的上下文语境,考察唐代的教坊制度以及“弟”和“阿姨”两个称谓名词在唐代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殊内涵,笔者认为将“弟”理解为“同胞弟弟”,“阿姨”理解为“母亲的姐妹”实为误解。 一、“家”指何处 “弟走从军阿姨死”一句出现在《琵琶行》第三节,这一节中琵琶女叙述了自己早年红极一时、技艺超群的教坊歌伎生活,以及后来年长色衰嫁做商人妇流落天涯的凄苦身世。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家在虾蟆陵下住”一句,交代的是琵琶女的籍贯,也就是她家事,所以之后再提及自己的亲弟弟以及母亲的姐妹等亲人似乎也合情理。然而,笔者认为这里的“家”很有可能不是琵琶女的出生之家。 唐诗中,虾蟆陵这一地名,在除了《琵琶行》中有提及,还出现在“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皎然《长安少年行》)、“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谢良辅《忆长安》)等诗句中。很明显,在这两首诗中,虾蟆陵都以歌楼酒馆集中之地的面貌出现。考察唐代的教坊制度,教坊艺人在进入教坊之前的身份大概有三种,“一、良家士女被没充官者;二、配充乐户者;三、衣冠别第妓人。”从“十三学得琵琶成”可知,琵琶女入教坊时年纪尚小,不会是因为丈夫犯罪受牵连才被没入教坊。从《琵琶行》序中“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得知琵琶女师从穆姓和曹姓二位琵琶师,她的技艺并非家学。由此可以推断,她不是出身善弹琵琶的乐户。所以,琵琶女入教坊之前的身份应该是第三种——妓人。从十三岁便熟习琵琶技艺来看,琵琶女大概年纪很小便流落青楼,作为歌妓培养。结合“蛤蟆陵”的地域特征,我们大胆推测,琵琶女所说之“家”很有可能是其栖身的青楼,而不是出生之家。 况且从全诗来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是琵琶女的歌妓生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歌楼起,如果不是与亲人早就失去联系,她又怎会把歌楼当作“家”呢?退一步说,即便是与亲人尚有联系,那么同胞弟弟和母亲姐妹的离去也不至于对她的歌妓生涯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所以“弟”理解为“同胞弟弟”,“阿姨”理解为“母亲的姐妹”的可能性较小。 二、“弟”谓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f50d0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