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天净沙·秋思》的美学色彩 作者:毛金秀 来源:《甘肃教育》2008年第11期 〔关键词〕 《天净沙·秋思》;意象;凄美;对比;意境 〔中图分类号〕 G64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6(A)—0057—01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只用寥寥数语就写尽了游子之思,凄清的情思幽幽地迂回于字里行间,这久久不绝的凄清成就了这首元曲独有的美学色彩——凄美。那么,这首小令因何能写绝了凄清呢? 一、巧用意象 首先,作者选取典型的景物生成独具特色的意象。如“枯藤”、“老树”、“西风”点染出了秋天肃杀的气氛。品读时这种氛围在读者的脑海蔓延开来,文字间的景与情自然会牵引读者的心绪。其次,提供了具有遐想空间内的独立意象。独立意象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了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任由读者对原作进行再加工, 凄清的景、肝肠寸断的情由文字植入了读者的灵魂,这首元曲因此获得了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如“枯藤、老树、昏鸦”,这组凄清意象的表征意义是比较固定的,但每个人的具体记忆是不同的, 每个人可以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记忆内容去填充、感受这份凄清。再次,意蕴相通的意象。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读这首元曲时再造的意境都蕴含并且流溢着凄清之意,想象内容的不同只是丰富了引起共鸣的因素,这不但没有削弱反倒强化了凄清之意 ,极大地渲染了游子之思的凄清。 如“小桥、流水、人家”这一组家园景象的撷取,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记忆素材进行加工和完善。可无论是用村口孤树下的白发母亲,还是旧屋昏灯里的妻儿萦绕,更或是竹林流水边的浣女……无一不在凸显着家的味道——而这正是作者要的效果:激起读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准确运用对比、衬托手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首小令层层烘托,层层对比,在情景交融中将情感推向了极致。首句勾勒极具归属感的画面:枯黄的藤条缠绕在老树上,凋敝的老树依偎在枯藤的怀抱中,披着斜阳回巢的乌鸦声声聒噪着。第二句营造温馨的意境:流水缓缓地穿过小桥,小桥对面的人家半掩着门, 炊烟袅袅,饭香四溢,晚归的人听得母亲召唤,正欲推门而入。这两句层层烘托,前一句唤起回家之念,后一句仿佛步入家门,体验一种被亲情包裹的温馨。第三句极力渲染凄清:西风飕飕地吹着,瘦弱的老马驮着主人走在茫茫古道上。这句与前两句对比,片刻的温馨幻觉被现实的凄清击得粉碎,原本的归属感荡然无存,“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他乡物,“枯”、“老”、“昏” 尽染凄凉清冷之意。第四句承上启下:美艳诱人的夕阳洒满大地,整块大地满铺着令人怅惘的光彩。第五句画龙点睛:孤旅天涯的人痛煞心扉。最后两句再次在对比中渲染:夕阳催人归人却在天涯,骤然间凄清之感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地蔓延开去,这次第,怎一个 “断肠”了得? 三、借用电影技巧 如果说背景“夕阳西下”用的是泼墨法,是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习惯的绘画技巧,那么,大背景下各幅画面的生成, 用的则是现代的电影技巧:一是采用电影文学剧本的写法,用语言描绘一幅一幅画面,就像电影的一个一个镜头一样,造成视觉形象,从而增强艺术效果。二是把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等各种景物一并集结在背景当中, 不同的景物荟萃在同一时空生成意蕴丰富的意象, 这让读者能够整体捕捉画意形成诗情,达到先入为主、先情夺人的效果,诗情与画意相交融,作者和读者的情绪沿着画意由低潮走向高潮,由平静走向热烈。三是运用“蒙太奇”手法剪碎生活,把原材料的空间顺序打乱,按照表现羁旅之思的需要,将不同地点的景物巧妙组接起来,产生各个景物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意蕴。如首句渲染出的具有归属感的意境表面淡化了秋的肃杀,但和“古道、西风、瘦马”一比照,凄清肃杀之意喷泻而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顿时烟消云散,这种愁煞人的效果不得不令人叫绝。 四、悄怆幽邃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的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天净沙·秋思》运用有限的自然景观勾勒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绘画意象,营造了悄怆幽邃的意境。这种意境震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撼和感染着读者。读者通过对意象世界的欣赏、玩味,游历于意境空间,体验和感悟羁旅人生的情怀和意蕴,从而融入作品主体情感,在交融中撞击,在撞击中再生,在再生中宣泄释放,在宣泄释放中获得审美体验,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煤公司宝积山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33d12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