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时间:2023-02-24 09:00: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 事实问题(是什么) 价值问题(为什么) 技术问题(怎么样)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1.解释课程与教学基本规律 2.确立课程与教学价值观 3.优化课程与教学技术

认识其现象解释其规律指导其实践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1.《论语》:记载孔子教育方面的言论和主张; 2.《学记》: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论著; 3.《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专门教育论著; 4.古罗马昆体良译成《论演说家教育 () 教育论的形成与分化 教学论的形成

1.拉特克: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

2.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的发表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3.赫尔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教学论的多元化

20世纪初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儿童经验活动中心 杜威现代教学论教师书本活动中心 凯洛夫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科学主义教学论 人本主义教学论 ()课程论的独立与发展 课程论的独立 博比特的课程理论

1918年《课程》——课程理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924年《怎样编制课程》 查特斯的课程理论 1923年的《课程编制》 泰勒的课程理论

1934年《成绩测验的编制》

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 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课程理论的发展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论,1963年《教育过程》,课程内容一个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 赞科夫(苏联):发展主义课程论,1975年《教学与发展》,把一般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课程论,强调课程的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四、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 1、课程论

李秉德 1985年《教学论》 王策三 1991年《教学论程》

1985年中国教育学会教程专业委员会成立。 2、课程与教学论

台湾王文科,1995年的《课程与教学论》 大陆钟启泉,张华,1999年的《课程与教学论》 五、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一)国外四中关系模式 二元独立模式 相互交叉模式 包含模式 二元循环联系模式 (二)国内几种主要模式

大教学观 大课程观 并存观 整合观

第二节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

一、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1、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 2、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学习。 二、学习课程和教学论的方法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2、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3、注意拓展学习。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课程及其发展

一、课程的概念 定义的基本类型

教学科目 学习结果或目标 经验 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

1、广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综合。 狭义的指某一门课程。

2、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设置的教育教学因素的总和。

狭义的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即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及他们之间的顺序和时间比例。 二、课程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课程的发展历程 1、古代课程

奴隶社会——六艺 封建社会——四书五经 蒙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家文》《千家诗》 2、近代课程

(二)西方古代学校课程

主导课程“七技”“骑士七技”,课程。

④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0011ae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