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一中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

时间:2022-08-24 09:08: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记在临川一中学习时的几点感受

07年毕业于临川一中,如今母校越来越辉煌,身为临川一中的学子,心里也还是有那么一份骄傲和关荣。谈到这里,心里难免有一些矛盾,自己没有回母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而是机缘巧合的来到了九江一中,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教师,我还是要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在专业和理论方面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想在这里回忆曾经在临川读书时的所见所感,希望母校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能够为自己在八里湖校区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

1生源好,肯投资。我们常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错,一个学校没有好的生源就没有资格谈办好学校,也就是说,临川一中没有好的生源就不是临川一中,也就没有现在的名气。业内人士都清楚这个,2004年以前,临川一中还只能算是比较优秀的学校,甚至可以说是一般的学校,每年能有一两个清华北大的水平。如何能有04年的辉煌和此后一路的高歌奋进呢?那就讲一讲04年的转折点,其实算是04年的三年前,2001年临川一中就做好了准备。04届的高考,有理科省状元朱建峰和理科榜眼余晟,一同个还有总共18个清华北大的骄人成绩。04年的高考成绩是一个质的飞跃,理科状元朱建峰我还是比较熟知的,我和他都是丰城人,我们又有同一个初中班主任罗建新,他未高考之前的故事我从罗建新那已有耳闻,原先朱是在丰城的剑光镇中学读初中,人很内向,读书很踏实很疯狂,平时的考试经常比全年级第二名高30多分(我们当年初中总分650,那个初中也是市里面与丰城中学并列第一的初中学校),很是变态!我在这里就不过多的谈论他的为人和性格,只讲讲他当年是怎么去的临川一中,据说是临川一中花了重金,不用学费,还给朱的父母安排了工作和住所(朱的家庭很贫穷,父母都是农民)。其他优秀的学子,多少也有被金钱引诱的嫌疑。有了这么好的学生,因此在2004高考打响了第一炮,也实属投资成功,开拓了新天地。在读书的时候,我也有很多极为优秀的同学,上清华北大的不少,他们都是地区、县市里前几名的,只要是全县前十名,保证进零班(清华北大班,比九江一中的培优班实力还强。免除学杂费和住宿费,有的还享有400/月的补贴(现在应该更高)。另外一个我们会问的就是就读后的奖学金问题,这一块的钱不多,普及的面也不广,只有全年级前十名有,金额也很小,第一名3000,第二名1500,第三名1000,后面的都是800。我也仔细想过,这一方面发的钱少一点影响不大,毕竟你来了这个学校读书,在选择换学校的可能性很小,对学生的高考奖励也是如此,你都考了清华北大了,给你1w或是8000,没有什么很大差别,在乎的是通知书而不是钱了。

资金一直是很多学校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又仔细想过为什么临川一中能运作这么好,起初,是政府给予了很大的资助,借贷了不少钱给学校,学校名气一起来,钱的来源就完全不是问题了,可以使学生家长,也有各大企业和地产商赞助,互惠互利,类似于九江一中和信华集团的关系,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环。收益和风险是成正相关的,临川一中能有这么大的收益,当初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没有眼光和魄力是绝对做不到的。

2题海战术,精选作业题(学校购买各学科的题库---电子版的)印象中最深的可能还是题海战术,没错,临川一中十足的应试教育在那读书的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曾经一度想回老家读书。毫无疑问,付出的汗水比别人多,自然收获的也就更多,至于我们经常谈到的,要选取典型的题目,减轻学生的负担,抛弃题海战术,其实我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当年我们读高中做了那么多题之后,考试时奋笔如飞,看题目就似曾相识,都几乎能猜到答案的那种,《题典》都被我们做完了,你说还有什么题型我们没见过?!如果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做十遍和做一百遍的效果差不多,那么做一百遍确实显得和低效率和浪费时间,取好的题目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很多人会用所做的试卷叠起来的高度形容作业量的庞大,临川一中,高三一年昨晚的试卷,我现在记得不清楚了,保守一点的,有半米高吧,那时候


除了学校里面的种种作业和考试,我给自己的作业安排是,全科试卷,自己模拟考试,语文的作文照写(即便如此,我语文还是不咋地)理化生是理综卷。所以,题海战术,精选作业题是提升学生成绩亘古不变的方法。 关于这一点,很多人有不同的见解,前段时间和九江一中一位老教师谈起过题海战术的问题,他在九江一中教书多年,见证了学校办学的转变,以及所谓的题海战术的实践,学生一年比一年的作业量大,现在的作业量是2000左右近两倍,但是学校的高考成绩始终没有很大变化。当然,这里所说的变化主要指的还是清华北大的录取人数,对于九江一中来说,上一本线和名牌大学的人数不是问题,关键还是清华北大的录取人数,这也是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瓶颈。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应该说,题海战术没有提升清华北大人的录取人数这个问题,有江西的各个中学恶性竞争的因素在里面,每个学校都着手搞题海战术,那大家就差不多了,这也导致了江西的中学走向更为严重的应试教育彻彻底底的应试教育而且很有可能变成第二个湖北这样的变态教育省。谈谈临川一中对清华北大学生的培养,它所办的零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太一样,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培养,如何最严谨的答题不让别人扣分,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方面,临川一中成绩也向来不错,不过也没有专门应对自主招生的培训。

3校风优良,学习氛围浓厚(每个班要有两三个成绩很好且很刻苦的学生净化班风)学生在极大的学业压力下,仍然能够坚持三年,或者说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有优良的学习风气是无法实现的,学生会崩溃,老师也会崩溃(虽然近段时间听说母校有两个学生跳楼自杀了,这种个别的毕竟还是很多年才出现,概率也算低)。在读书期间,我高一曾一度想过回老家读书,心里有过动摇,但之后就没了,总的老说,我学习是很刻苦认真,周围的同学也是如此,这种玩命读书的风气很快就让我们整个班互相感染了,所以作业多,考试多我们从来不会抱怨,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累,所以不会觉得累,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我们自己还会帮自己买参考书和各类试卷去做,很多时候,我们是做自己买的练习做到凌晨一两点,在外人看来,这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了,但在临川,只能说这是随处可见,也算是临川一中经常讲的‘四苦精神’吧。

4严格的教学管理,优秀的教师队伍,务实的教学精神。一个好学校,必须有名师。临川一中有很多来自于县区的优秀教师,当然,一种自身培养的优秀教师也很多。我所在的班级里,班主任数学老师以前在一个很差的中学当班主任,但教学成果很丰硕,班级管理以严厉著称。英语老师以前也是在其他学校任教,工作数年后考取了江西师大的研究生,毕业后携妻子一起来临川一中任教,教学能力突出,受大多数同学的欢迎。物理老师和化学老师都是从下面的学校调上来的,教学能力都不错,而且这些教师都很敬业。临川一中能够唯能是用,不计较教师的出身,只要是有教学成果、有名气,就会挖过来,应该说这是我们能学好的原因之一。其他学校的教师专业能力不见得比临川一中差,甚至名师还更多,所以说教师专业能力好,只能算是一个基础和前提,关键还是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讲到教学管理制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高一开始,一周的晚自习里面都安排了三大主科和理化的考试练习,这种考试我们也是以练习的形式来做的,但是老师都会认真改完,老师改了分数,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重视。现在觉得那时候苦的同时,也体会到我那些老师的辛勤劳作,记得化学老师江水龙说过一次,化学试卷改到两点多,虽然我现在也会那么勤奋工作,但他是四十岁的老教师,相对而言,他更值得敬重,也很值得我们年轻老师学习。作为学生,我觉得很不自由,并不是因为觉得累,而是发现很难有大段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作业,有种被推着走的感觉,三年下来,总归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学时期,我很讨厌高中阶段的生活,那时候除了学习,我再也没有其他记忆了,三年寒窗虽造就了很多高分很传奇,但剥夺了学生们的青春生活,完全就是进了一个生产车间,没日没夜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一种机械化的运作,对于兴趣和爱好只是一片空白。最后总结一下这一块,所谓的务实的教学精神,


指的的是,学校和老师的教学理念只有分数和成绩,目的很明确,学生也如此,所以很少受其他非高考科目的干扰,有时候副科老师(计算机、美术等)不来上课,被主科抢占了,有了这种一门心思考高分的思想,成绩是很容易提升上来的。

5丰厚的收入,良好的教师激励制度。临川一中的教师之所以能这么敬业,首先,还是他们的优良素质和师德,个人觉得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那的老师从不为收入发愁,钱对他们而言,不是大问题了,这个收入来自于三方面吧。第一,学校发的资金很多。在读高中的时候,大概2008年,就听说我物理老师带三个理科班能有6000多的高收入,对于那个年代、那个地方、教师这个领域,6000多一个月已经是很高的,并且这里面并没有包括年终奖励,如果加上的话,一年的收入很可观的,这个信息来自于物理老师的侄子之口,也是班里的一个同学,说实话,我现阶段带了四个班,还够不上游老师四年前的薪酬待遇。第二,学校发的薪水可能还不足以让所有老师满意,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收入,就是招收学生入住教师家中,这一块的收入可多可少。这样来算一笔账吧,我们那个时候,一个学生入住班主任家里,一个月要800元,包吃包住包衣服,经常是120平的住上七八上十个,现在听说最少1000一个月了。那就算算这笔账吧,每个学生一个月的真正耗资应该在200左右,八个学生,一个月就能有6400的收入,这应算比较常规的收入,不算高的,有些老师专门租房子招收学生,一个月上万的应该不少。第三,教师的灰色收入。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最后,是因为灰色收入仅属于班主任这一个群体,而且数额无法统计,也不好评价,可多可少。前段时间也是看过一个调查,说是中国国民是否有幸福感,与收入有很大关系,觉得生活幸福的在年收入上有一道坎,10w,那我只能说我不幸福。



最后批判一下这种教育方式,只是教会了学生做题考分,并没网上标榜的什么培养学生的什么什么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只能是摧残了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德育严重忽视,虽然是创造了一次次的高考奇迹,但完全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这种恶劣的教育理念随着高考硕果而不断地波及到其他学校,将江西的中学教育推向了深渊,类似的还有衡水一中,有过而无不及。因为是随笔,我也没有过多的考虑逻辑性和条理性,想到哪写到哪,如有不妥之处,望请见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221cc7b43323968001c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