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实现我的歌手梦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利用相应的的声音采集与编辑软件完成声音采集(录音)、截取音频文件片段等声音信息加工的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表示音频质量的常用指标。 通过小组协作交流、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 通过思考、分析、总结,学生能在声音信息加工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识重点:声音信息的加工方法和过程。 学习难点:能合理选择合适的软件来进行声音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声音信息加工与选修课程《多媒体技术应用》有密切的关联。学生前面学习掌握了信息获取的方法、途径和技巧,也学习了文本、数据、图片信息加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学生对声音信息的编辑还是第一次接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声音信息的加工中截取音频文件片断易掌握,而对混音,操作容易选择难,重点是能合理的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加工与处理。本节为后续的视频、动画,以及信息的集成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学生分析 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和一定的搜索策略与技巧,以及学习了文本、数据、图片信息加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有mp3、mp4,对音频文件的格式有一定的了解,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声音的加工,由于学生兴趣大,引导起来应该问题不大,针对这一情况,采用小组协作交流、学生探究学习,边学边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多媒体学法、任务驱动法、启发教育法、上机实验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高一语文教材内容《再别康桥》的配乐诗朗诵,让学生思考: 怎样将自己的朗诵再配上合适的音乐做成配乐诗呢? 引入新课――声音信息加工。 2.新课知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信息作品中,使用声音变得越来越频繁了,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到好处的使用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化的声音,自然的声音或模拟信号表示的声音,都需要经过数字处理才能在计算机中使用。 计算机中广泛应用的数字化声音文件有两类:一类是专门用于记录乐器声音的midi格式的文件;另一类是采集各种声音的机械振动得到的数字文件,包括乐器的数字音乐、数字语音及数字化的自然界的效果音等。 常用的对声音信息加工主要有: ①声音信息的数字化; ②对已有数字化音频信息进行编辑。 [学习任务一] 小组分工、探究协作,录制一段音乐(高一语文教材内容《再别康桥》的诗朗诵),并将素材中的轻音乐混入录音文件中制成配乐诗。 老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总结演示录音的基本方法。 思考:windows系统自带的“录音机”程序预设的录音时间为60秒,难道就因为时间限制而让这款程序成为“鸡肋”吗?怎样才能突破录音时间60秒呢? [学习任务二] 在使用录音软件进行编辑时,如何剪切掉不需要的声音片段。 教师讲解:截取音频文件利用windows系统中自带的“录音机”程序。 演示:用“录音机”程序截取音频文件片断。 布置任务:将前一任务制作的配乐诗《再别康桥》中不需要的声音片断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4e13c70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