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性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从“我要学”向“我能学”的强化。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它主要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来的,是为了转变学习在语言学习中过分依赖教师的情况。自主学习概念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逐渐产生的。主要流派有David Garden &Lindsay Miller (1990),Holec (1981),Jeffries (1910)等。 Gardner和Miller将自主语言学习者定义为“开始计划并实施其学习项目”的人。 Holec的自主学习定义为“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 Dickinson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所作出的一切决策和对实施这些决策要全权负责” 。 Little把学习者自主学习看着“基本上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 Kenny则认为“自主学习不仅是学习上的自由,而且是„成人(become a person)的良机‟”。 Benson给学习者自主学习定义为代表着“对学习者在教育体制内,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的情境中的实况的识别”以及根据整个英语世界中的“本族语言者”对“非本族语言者”实况的识别。Bound将自主学习拉入教育实践的框架之中,他指出,自主学习既是教育实践的方法,也是教学之目标。 Dam等人定义为,“课堂学习的交际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根据他/她已知和独知东西对新信息进行积极解释者,懂得怎样学习并能在他/她一生中任何阶段所面对的任何学习情景中运用这些知识(的人)”。此外,Dam等人将学习者自主学习描绘成“愿意控制自己学习”。Dam等人将学习者自主学习描绘成“愿意控制自己学习”。 Nunan所指出的“完全的自主学习者完全是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他赞成自主的等级,并证明学习者达到不同等级的潜能,依据其个性特征、目标、人生观和文化语境。 同时,国内学者也开始对自主学习的关注。 韩清林认为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而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陈永清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 庞维国认为充分的自主学习应具备如下特征: 1. 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 2. 学习内容是自主选择的; 3. 学习方法是由自己选择并能有效地加以利用; 4. 学习时间由自己进行计划和管理; 5. 对学习过程能够进行自我监控; 6. 对学习结果能够主动组织自我总结、评价、并据此进行强化; 7. 能够主动组织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 8. 遇到学习困难能够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2e50d0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