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学古诗文 ——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教学目标 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领悟苏轼夜游承天寺赏月的情怀,并学以致用。 教学类型 讲授、体悟 教学过程 一、走进古典诗文 优秀的古典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以浩然的气度浸润着我们的灵魂,以优美的意境怡养着我们的性情,以雅致的语言丰富着我们的文化积淀。然而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古者则有幽深淡远之旨。”因时代的间隔,环境的变迁,使古诗文读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掌握阅读方法就显得益发重要。 二、话“知人论世”的内涵 “知人论世”的主张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所以,要想体会作者寄寓的情感,理解诗文的内容和主旨,就要了解写诗著书人的思想经历,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 三、走进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散文寥寥数语叙事写景,描绘出一幅空灵澄澈的月夜美景图,面对如此令人陶醉的意境,苏轼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呀,哪一夜没有明月?哪一处没有美景?为何今夜的月色让他雅兴顿起?清朗的月色给苏轼带来心灵的慰藉吗?“闲人”的咏叹中又包含了多少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呢? 四、以创作背景解读欣然之情 写作此文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四个年头。 宋神宗即位,任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逼离京,并被以写文章“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出狱,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客,甚至称得上是朝廷罪人。 交友断绝,门庭冷落,只有不计世俗的明月前来探访,作者自然欣然相迎。 五、从人生态度出发体味“闲人”的意蕴 “闲人”的本义是清闲的人或闲来无事可做的人。“闲人”的感叹中包含:悠闲赏月的欣喜之意;也有作为一个闲置之人壮志难酬的悲凉和落寞。然而苏轼就甘当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吗?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留下了许多诗文。 游蕲水清泉寺,他高唱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迈乐观。游沙湖道中遇雨,他吟啸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宠辱不惊。与客泛舟游赤壁,面对清风明月,他又有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而吾与子之所共识也”的超然旷达。这个悲凉落寞的文人尽管宦途失意,怀才不遇,却能用超然物外的态度自我排遣,从无言的山水中寻求心灵的寄托。 六、学以致用,欣赏杜甫的叙事名篇《石壕吏》 试着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杜甫的叙事名篇《石壕吏》,体会诗的留白艺术和诗人内心的矛盾。 七、激发学生走进古典诗文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走进古典文学,我们就走向了高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574a125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