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3)吟咏诗韵,把握诗的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4)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把握本诗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吟咏诗韵,美读诗文,体会诗中奇特的想象、鲜明的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中浓郁的浪漫主义创作激情。 【学习重点】 1.吟咏成韵,品味诗情。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 诗中用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化为生动乃至神奇的手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听音乐(箜篌),刚刚这段音乐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以上是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能“泣鬼”?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课前练兵 1.关于作者: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解题: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三、立足文本,展开想象 1.齐读诗歌,思考:我们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 讨论明确: 时间:高秋。 地点:长安。 乐器:箜篌(吴丝蜀桐)。 演奏者:李凭。 2.再读诗歌,思考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总结:侧面描写。 四、合作探究,难点突破 1.衬托手法是从侧面落笔,通过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听众的情绪变化来突出箜篌的音乐魅力。除此,诗人是如何正面细致刻画音乐的呢?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正面描写、夸张、通感、以声拟声。 2.作者除了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之外,还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箜篌的音乐魅力? 总结艺术手法: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侧面烘托、生动的通感。 五、能力提升 齐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小组讨论: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1.相同点: (1)以声喻声。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2.不同点: (1)艺术手法不同:《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正面描写),其余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六、小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师总结: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七、作业 听一段音乐,学习白居易或李贺描写音乐的手法,将听到的音乐用文字描绘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76ce0e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