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探求写作灵魂 作者:黄超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1年第21期 众所周知,要想作文写得出色,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写。这里的“读”是指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刊;这里的“写”是指勤练笔。但单纯地、无目的地写,时间久了学生会心生厌倦,还有些学生会出现乐读而厌写的现象。 如何让学生既乐读又愿写呢?笔者结合自己从教三十余年的经历,愿和大家分享几点有关读写结合的拙见。 一、爱上阅读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阅读的习惯,相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阅读,这令家长十分苦恼。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家长懂得配合,是可以让学生爱上阅读的,而这个习惯得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 每次新接手一个班级,在引导学生阅读习惯方面,我一般会分三个步骤进行。 1.美文赏听与设置情境再现相结合 首先,我会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给他们听,然后启发诱导学生把作品中的内容,动手、动脑用艺术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设置情境再现作品内容。 比如:欣赏了描写春天的散文诗后,我会让学生们根据诗中的内容画柳枝、绿叶、五彩缤纷的花、天空中飞翔的鸟……在学生们完成后,再挑选优秀作品展示,最后带领他们看图朗读美文,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受散文的意境之美。 2.美文賞析与情景剧相结合 每当读到一些精彩的片段或有趣的故事内容时,我都会挑选出来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心得体会,随意往学生们中间一坐,就像拉家常似的带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对大家的发言重表扬、不批评、不数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往往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遇上有趣的环节,我还会自导自演或指导学生们把故事用情景剧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 3.提倡亲子阅读,营造和谐阅读氛围 阅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是在家里。家长应为孩子构建一个小窝,一个阅读的天堂,为孩子创造舒适而惬意的阅读环境,以吸引孩子来阅读。家长同样也应该捧起书,和孩子一起走进书中的世界。通过亲子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亲子共读为父母与孩子创造了沟通的机会,可以分享读书的感动与乐趣,启迪孩子的智慧,带给他们欢喜、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教会他们思考。这种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会自然而然让孩子爱上读书。 二、多种形式的练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写好文章,除了多读,还要坚持勤写。只有勤写多练,方能熟能生巧。但如何去写?如何让学生乐意写?这可不是容易的事。在指导学生勤练笔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1.与书本结合,让学生愿写 每当要求学生去阅读一本书时,在阅读之前我往往会让学生先写一篇练笔——《×××之初见》。指导他们观察书的封面,用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描述封面的内容,去猜测书中所写的故事,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看书的积极性。 “初见”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去看目录,从目录中挑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称,大胆想象、创编故事,完成第二次练笔——《×××之猜想》。两次练笔完成后,我才让学生们打开书本,去读文章的序,再找到自己创编的那个章节,去看看作者笔下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是否一致。 在带领学生精读时,当读到精彩片段,我会指导学生仿写或做批注,随手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读完整本书后,我会指导他们写读后感。 比如,在引导学生读完鲁迅的几本书后,我会让大家写一写《我心目中的鲁迅》,或者写一写鲁迅笔下塑造的人物;又如,读完《三国演义》,我会组织学生们讨论书中的人物,动笔写《我心目中的×××》,让他们从各个方面去解读作者及作者的写作风格,走近书中的人物。 2.与生活结合,让学生乐写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写作要深入到生活中去,要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获得写作的源泉,寻找写作的灵感,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曾经,当教室内飞进一只蜜蜂时,我会暂停讲课,让学生们去观察蜜蜂的模样及动态,及时记录下当时的情景,于是便有了《教室里的“不速之客”》这样的随笔;曾经,当教室外突然下暴雨、飘雪时,我会让学生们走出教室,尽情欣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于是一篇篇应景之作横空出世。春天,我带学生们去郊外踏青、放风筝;夏天,我带学生们去游泳、赏荷;秋天,我带学生们去打板栗、摘橘子;冬天,我与学生们一同烤红薯、打雪仗……大家玩得兴致勃勃,写得活灵活现。正如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所说:“我只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我想,这也许就是学生们明知玩耍过后会有写作任务,却依然乐在其中的原因吧。 愿每个学生,都能爱上阅读和练笔,因为它们是写作的灵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13030e48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