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 教学设计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省一等奖

时间:2023-04-25 07:31: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4.驿路梨花

二次备课 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把握文章主要人物和事件。 2.理解文章巧妙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理解标题含义。 3.体会文章雷锋精神的实质,学习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构思及其作用。

2.探究“梨花”及雷锋精神的实质。

【教学方法】 略读发 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走进校园,就看到一排黄金风铃木,黄色的花冠似风铃状,是巴西的国花呢!大家喜不喜欢这种花?——喜欢。老师认为,它可以成为我们学校的美的象征。它漂亮,象征着我们学子的美丽;它灿烂,象征着我们学子的朝气蓬勃。(此处可结合学校的任意一种花来说,找出花的特质,与孩子们的关联即可。)

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种花,梨花,它又有何意义!

二、略读课文理结构

1.略读,快速找出文章出现的人物。 略读指导:两动——动眼、动脑

四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

人物:我和老余等、瑶族老人、哈尼姑娘、解放军、梨花姑娘

2.再次略读课文,小组讨论说说:这些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

老师给出例句:深山投宿见茅屋/向人学习修茅屋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完成表格:

人物 事件 我和老余 深山投宿见茅屋/向人学习修茅屋 瑶族老人 扛来大米赠茅屋 哈尼姑娘 接过任务管茅屋 解放军 方便路人建茅屋 梨花姑娘 深受感动料茅屋



三、巧问主人析内容

1.一问茅屋主人——析构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如此多的人都与茅屋有关,到底谁是茅屋的主人呢?——解放军。 但是作者是直接说出来茅屋是解放军的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推理:一开始我和老余猜是瑶族老人,对吗?


——错误,初次误会。我和老余还有瑶族老人,都猜是哈尼姑娘,对吗?——错误,再次误会。哈尼姑娘告诉我们,是解放军建的茅屋,她接过姐姐的人物照料茅屋。——解开误会。文章通过两次误会告诉我们,小茅屋的主人是解放军。

这种把最初发生的事情,放在最后来写的记叙顺序叫什么?——倒叙。文章还用了另外一种记叙的顺序,是?——插叙。插入了瑶族老人送粮食的原因和哈尼姑娘照顾小屋。用倒叙和插叙有什么好处呢?——层层设疑,引发读者的兴趣,让文章的情节丰富又波澜起伏。

2.二问茅屋主人——品精神。(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谜底好似是解开了,茅屋的主人是解放军。你们只看到第一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谁建的屋子,就是谁的。可读文章还有第二层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那老师再问一次,茅屋的主人,真的是解放军么?小组讨论思考回答,教师引导:请问瑶族老人送了米过来,能否成为主人?哈尼族姑娘为小屋付出这么多,能否成为主人?我和老余也修葺了屋子,可否也算是主人呢?

如此一来,还有谁是主人呢?人人都是主人,也就是说,只要是怎样的人?就能成为茅屋的主人?——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淳朴热情等。只要你有这种雷锋精神,你,就是茅屋的主人!如果今天我们到了小屋,为小茅屋做事,为后来的人准备东西,我们也是小茅屋的主人!

3.三问茅屋主人——解标题(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雷锋精神,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茅屋的主人。我们再进入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所以老师再问大家,茅屋的主人,是不是解放军?是的,因为雷锋精神就是从他们身上开始传承的,一天天一年年让后来的人有了奉献的载体,即小茅屋。没有他们,就没有传承的可能。

这种精神的传承,作者用了一句很好的诗句来概括——驿路梨花处处开。作者把通过小茅屋帮助别人的所有人,都比作是梨花。

找出文章与梨花有关的内容,小组诵读并讨论赏析。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见梨花,推动了故事的开展。

2“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画梨花,营造了美的意境。

3)“多好的梨花啊!”——赞梨花,赞美了哈尼小姑娘的品质,如梨花般纯洁美好!

4“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加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梦梨花,虚实映衬,景与人融合,赞美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5“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点梨花,人与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

梨花:作者借助梨花来赞美了像梨花的人:他们纯洁美丽,无私奉献!他们的有着雷锋精神的人!这样就达到了自然美和人物美和谐统一。

归纳:整篇文章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借助了大山深处小茅屋的故事,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像梨花一样的人和雷锋精神的赞美、热爱、崇敬!

四、结合生活展收获。

作者用梨花,将自然美和人物美和谐的统一在一起。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一样的人呢?如果有,是像哪种花?为什么?请你说一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12d069f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