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岳阳楼记》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时间:2024-03-12 09:14: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岳阳楼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岳阳楼记》的教学设想。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写景记游。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词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岳阳楼记》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基本知识,品味文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会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文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合作探究等方法,掌握文章中拟人、互文、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注重对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文章中的拟人、互文、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为我的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我的导入将会设置情境,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看看作者是如何传达自己的思想的。


(板书标题)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学习本文。 (二)初步感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因此我会让学生朗读课文,并且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运用多媒体出示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屏幕出示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接着,我会让再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整个过程中,坚持以读促悟的原则,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三)深入研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在深入研读部分,我先让学生以同桌为一组交流分享,仿照示例依次概括第二段到第五段的内容,再结合全文分析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然后提炼出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交流之后,能够发现:

第一段:交代写作背景、原因。

第二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概括描写了洞庭湖的全景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第三段: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了“阴冷”的画面。 第四段: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描写了“晴明”的画面。

第五段: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

各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第一段:引出下文。

第二段:引出第三、四段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三四段抒发迁客骚人或“悲”或“喜”之情,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第五段:总结全文。 在这一环节,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写法,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接下来是对课文更为细致地品读,我会让学生以前后桌4人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第三、四段写景,历来为人称道讨论出34两段的表达效果。

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得出,文章不仅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形象生动的效果。而且运用了动静结合,“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是动;“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静;动静结合,美不胜收。整体上先描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于景。此外,作者抓住特点写景,用词准确。如,用“霏霏”写雨的繁密,用“怒号”写阴冷之风的呼啸之声、猛烈之势,写日星用“隐”,写山岳用“潜”。语言精练,如“排空”的“排”就形象地写出了混浊的波浪借助怒吼的风势直向天宇冲去的奔腾之势,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鼓励学生分析地细致到位的基础上,进行追问:“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得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进而总结得出: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1b8ed719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