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纠错指导,激发智慧火花 ——谈纠错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上进行组织教学。如何就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维度在平常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索,达到既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又使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得到培养和提高。纠错方法这种教学策略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什么是纠错方法呢?纠错方法就是对一个知识或一道问题设计出多种解释或判断,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它们同时呈现出来,通过学生或师生一起交流、研讨,充当类似“裁判”角色,对这些解释或判断加以分析,去伪存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本文就针对纠错方法这种教学策略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纠错方法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特点。 俗语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将一个问题的各种正确和错误的解释同时呈现出来,首先会给学生产生困惑,继而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冲动和欲望。学生在甄别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使知识得已巩固、强化,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例如:在一定温度下,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时,再充入NH3,判定平衡移动方向。解释Ⅰ: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充入NH3时,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应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即平衡正向移动。解释Ⅱ: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关系,充入NH3瞬间,Q增大、K不变,即Q>K,平衡逆向移动。这两种相反结论的解释,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结论而不重视结论的产生过程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源”与“流”的关系,强化知识或结论产生的方法和过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如:恒温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N2O4(g),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气体,重新平衡后与旧平衡相比NO2的体积分数将( ) A、不变 B、增大 C、减少 D、无法判断。这个题目的解答也可设计出两种解释,解释I:利用等温等压下的等效平衡规则,假设是在等压条件下,再充入N02,建立新平衡,此时前后两次平衡是等效的,因此N02的体积分数不变,且新平衡的结果是体系的体积增大,现要使容器体积不变只需对平衡加压,加压后,平衡将正向移动,对N02的体积分数的表达式n(NO2)n总而言,因平衡正向移动,则表达式中分子减小程度大于分母减小程度,所以选C项。解释Ⅱ:由于N02的体积分数等于V(NO2)V总,V总就是容器体积。根据平衡移动方向判定,充入N02平衡正向移动,平衡移动后建立新的平衡时N02的量仍比原平衡时N02的量多,即V(NO2)增大,而V总不变,所以选B项。学生在甄别这两种解释的正误时,当发现解释Ⅱ中前后两次平衡中容器的压强不等这一隐蔽条件时,才恍然大悟。因此纠错方法实质就是去发现错误的方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得到完善、提高;思维品质得到训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辨析真伪过程中的艰辛和辨析成功后的喜悦,逐步养成务实求真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客观上也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再如,有机化学中有关取代反应CH3CH2Cl+NH3→ CH3CH3+NH2Cl还是CH3CH2Cl+NH3→CH3CH2NH2+HCl,如果产物是CH3CH3+NH2Cl则说明Cl被NH3中的H取代,如果产物是CH3CH2NH2+HCl则说明Cl被NH3中的氨基取代,到底是那一种取代方式呢?我们不妨利用无机化学反应HCl+AgNO3=HNO3+AgCl还是HCl+AgNO3=ClNO3+AgH,为什么?对于后面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得出复分解反应中化合物间互相交换成分要符合阳离子互相交换或者阴离子互相交换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不会出错。借助这个判断结论只要对有机反应物CH3CH2Cl和NH3中碳氯键 1 和氢氮键的极性进行讲解和分析。可顺利得到答案是:CH3CH2Cl+NH3→CH3CH2NH2+HCl。体现了知识和方法的正迁移,突破难点。 二、 纠错方法素材的生成途径。 纠错方法素材的生成通常有几种途径:1、来源于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的反思和积累。2、来源于学生作业或考试中的一些错解。要求平常教师应对这些典型错解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分类形成“错题集”。让这种错解与正解交织在一起,更具代表性。3.来源于课堂内外学生学习的疑惑。比如有的学生在关于PH值的计算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室温下PH﹦11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是多少?其解法往往会把+PH值不同的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值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即PH=11和PH=12则溶液中H的浓度分别为C(H)1011mol/l和C(H)1012mol/l等体积混合后C(H)1011mol/l1012mol/l 25.51012mol/l。产生这种错误解法的真正原因是,该生不知道此时溶液中OH–浓度远大于H+ ,这种解法就相当于犯了“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错误。通过对这样的错解范例的分析,很好的起到了防止学生学习产生负迁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多思、多记、不断总结,做一个“有心人”。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发掘和利用好这些资源。逐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去不断适应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学。 三 、形成纠错方法的素材应注意的原则。 在对纠错方法的素材进行整理和生成时应该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事项。第一,纠错方法的特点是必须将正确与错误的两种观点同时展现出来。只有同时展现出来才能让学生看后产生困惑,继而激发起学生想当好“裁判”角色的欲望和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对于问题的错解范例要有普遍性和针对性,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刻性。如果错解的范例不是学生已经犯过或将来可能要犯的类似错误,缺乏普遍性和针对性,从教学要求和效果来讲其作用和意义不大。假如错解范例对思维要求过低,学生一看就知道对与错,则吸引不了学生注意力。第三,纠错方法的有关解释或判断的难度要符合教学阶段性要求。阶段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要适应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而要循序渐进、合理安排,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符合课型要求,一般情况下纠错方法的教学内容因其综合程度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在复习课或习题课中出现。第五,纠错题也应重视其科学性。比如,有可逆反应3A(g)3B(?)C(?)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一倍,重新平衡后A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B、C的聚集状态是什么?本题曾有人认为根据题意,平衡逆向移动,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即逆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则B一定不是气体而C可以是任意态。但如根据Q与K大小判定,平衡逆向移动则Q﹥K,要使Q﹥K成立,则根据浓度商表达式,B一定不是气体而C只能为气体。因为,如果C不是气体,则平衡常数K1,由于K要不变,所以3[A]体积增大一倍达到新平衡后A的浓度也不变,即与原平衡A的浓度相等,而此结论与题目已知相矛盾,则C只能为气体,这样第一种解释看似合理实则不合理。这里再次显示出定量方法比定性方法更加科学和有效。体现了定量方法的科学魅力。 新课程目标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知识本身,更要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方法。如何在过程和方法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贯彻和处理好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维度,将是一项艰辛而细致的劳动。而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也是一项日常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21c2a872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