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近代翻译史稍微有所了解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林纾。他的其人,连同他的翻译,用“空前绝后”来形容应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是中国翻译史上唯一的一朵奇葩,以后再也不可能有了。 林纾,字琴南,号畏庐,1852年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他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受其师薛则柯的影响,深爱中国传统文学,从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和每个中国旧式文人一样,林纾渴望走上科举的道路。不过,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七次上京参加会试却无一中的,屡战屡败之后心灰意冷. 林纾翻译之路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精通法文的王寿昌合译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这是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为国人见所未见,一时风行全国,备受赞扬。 其实,林纾走上翻译之路十分凑巧。当时恰逢林纾母亲去世,妻子又接着病故,为帮助林纾走出消沉,几位朋友邀他一起译书。再三推托不成后,林纾最终接受了这一请求。 不料,牛刀小试却一战成名,林纾从此沿着翻译的道路走了下去。 林纾译文有其独自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如所译《撒克逊劫后英雄略》,颇能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能传原著之神。《孝女耐儿传》中,写胖妇劝主妇之母为主妇出气以重罚其夫一段,不仅原作情调未改,有时连最难表达的幽默也能表达出来。 接着,他受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专译欧美小说,先后共译作品180余种。 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佳话。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译著等身的翻译家,居然不懂外文!每次翻译,他总是找一名会外语的朋友,拿着原本口译,他听过之后,随手将译文写在纸上,速度非常快,“口述者未毕其词,而纾已书在纸,能一时许译就千言,不窜一字。”这也是他被称为“译界之王”的原因,同时也让他成为了空前绝后的翻译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0e390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