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律·长征

时间:2022-10-25 01:0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七律·长征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号,现在请求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宏观把握,说课时语言分段、清晰、适时停顿) 《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地位)本单元以“长征之歌”为专题,共编排了5篇课文。《七律·长征》是第一篇。(结构)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内容)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意义)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对7-9年级诗歌阅读提出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学会“逶迤、磅礴、岷”等生字;能正确理解运用“等闲、逶迤、腾、磅礴、走、开颜”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七律诗的特点;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说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诵读”,提倡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重在引导学生深入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只有立足于对文章内容的具体感知,学生才可能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通过诵读,学生不仅能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因此,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

由于学生对红军长征中英勇事迹缺乏切身感受,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二.说教法学

在教法上,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法,情景教学法,质疑问难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板画,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引导、点拨为辅”,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培养写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共分五个环节完成

1.谈话导入,初读诗歌。

在导入部分,我首先介绍长征的背景,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通过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关于长征的课文,对学生们进行提问,互相分享所知道的课外的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唤起学生们对长征这个历史事件的记忆。然后播放关于长征的视频,加深学生们对长征的理解和对长征中英勇事迹的感受,激发起学生们对于红军无畏革命精神的情感。最后把视频暂停,画面定格在一个人物——毛泽东出现的地方,对学生们进行提问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是谁,接着介绍文章的作者。(这位红军长征的亲历者,红军的统师,当他看到战士们的足迹化作大地的诗行,他心中的诗情喷薄而出,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七律·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首诗,和毛主席一起走进长征。板书标题

接下来初读课文,首先请同学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完后指出生字词的读法,让学生跟着老师读一读生字词或者生字词所在的句子;接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相朗读,彼此纠正字音;然后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最后齐声朗读一遍。

2.再读诗文,加深理解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基础。教学中,我抓住读这根主线,每次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生示范读、评价读、引领读让学生读准字词、读通文意。 首先就诗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词义对学生们进行提问(板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经过多次朗读,学生们对生字词的意义已经能基本理解。学生们作出回答后,对其中解释的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再请其他同学来回答,或者让同学互相讨论,直到准确掌握。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的意义后,让学生们再进行朗读。

从每句诗的字数,诗的句数和押韵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并让学生们互相讨论交流,总结出七律诗的特点,总结后再提问学生所学过的或是自己课外背过的七律诗有哪些,加深学生对七律诗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板书八句每句七子,二四六八押韵,三四五六对偶)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体会诗歌形式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加强气势) 3.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上一个环节朗读结束后,提问并向学生解释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所代表的自然地理形态,指出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据此画出长征的路线图,帮学生理清关于长征的路线知识,提问学生,让学生复述路线知识(板书)。然后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这些地理形态的照片,突出其险恶的特点,加深学生对长征环境的理解,使学生获得关于长征的表象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获得表象知识后,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对全文的赏析,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用概括的语言宏观地描述了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远征、难、万水千山)和作者对于长征的乐观态度(不怕、只等闲)作用是什么?(统领全文,引起下文,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展现出了五幅长征画面。)给全片定下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基调?(轻快、豪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981d6e16fc700aba68fc0a.html